美文网首页
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 佰稼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00:02 被阅读0次

历史上有无数被人记住名字的女士,他们大多是以美貌被铭记,譬如起舞绕御帘的飞燕,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玉环。而以才华被世人记住的真不多。

而要说古代女诗人,第一想到的非易安居士李清照莫属。

自她之后,古代词坛从此有了女人的位置。

足以见得她的地位。

而她的爱情,更是被后代奉为楷模。

李清照端庄清丽,率性活泼。那时一直过着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少女生活。

那是的她是如此的灿烂美好,看到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天地山水,人间草木,都能惊艳地进入她的文字。

1101年的某一天,20岁的赵明诚叩开李清照家院落的大门,17的李清照羞涩地从秋千上跳下,慌乱中,她顾不得跑掉了鞋子,赤脚躲进了里屋,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到了地上。

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这美好的一幕,记录在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中: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赵明诚对诗名远播、清新脱俗的李清照也一见倾心。

那日见后,赵明诚魂牵梦绕,念念不忘。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茫茫人海中,你在臃肿的人群中一眼看见了ta,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你。此生非ta不娶不嫁。

是“我见众生皆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呀。

赵明诚也是懂得情趣的人。他对父亲说:“老爸啊,我做了一个梦,醒来只记得这几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父稍加思忖,笑着对儿子作这样一番解说:“言与司合,是一个‘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两个字,连起来看,不就是‘词女之夫’吗?”

当时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李父和赵父都是朝廷高级官吏,虽然有新党旧党的对立,到底算是门当户对。

赵明诚衣冠楚楚,眉清目秀。生于官宦之家,赵明诚却没有纨绔子弟的陋习。十八岁的他,在当时的金石界已经小有名气。他是一位学者,文物收藏家。

他们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情投意合。自然结为连理,琴瑟和谐。李清照通情达理,并且在事业上对赵明诚起到诸多协助。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说他们的婚姻是古代的典范,被世人艳羡。

小乔初稼,朝夕相处,婚后生活清闲优渥。

受赵明诚的感染,李清照也喜欢上了古文字画,一同醉心于收藏金石。金石也就是文物。他们的甜蜜生活就这样在诗书学术的氛围中度过。

在这个新婚的时间段,李清照写了很多男女之间美好感情的词。

一年秋天,落木萧萧,赵明诚要和朋友外出,李清照在一方锦帕上写下一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他们的感情深厚浓烈,喜不自胜。

但仅一年多之后,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

命运翻脸比翻书还快。

公元1102年7月,北宋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足之地。

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无奈来到了山东青州,赵明诚姥姥的老家,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安静的生活十年。

她和赵明诚一起修缮房屋,建立起了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取名叫做归居。

他们过着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的日子,“仰取俯拾,衣食有余”,寄情山野,南山种菊。有一种陶渊明“归园田居”似的隐居生活。

李清照也是在这段时间,给自己取名“易安居士”。

公元1117年前后,十年青州悠闲惬意的生活结束,赵明诚收到了复用的通知,重返仕途,赵明诚去做官,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把李清照留在了青州。

这一次,是她与丈夫最长时间的分离,这段时间,她的词不免离情别绪。

古代车马慢,思念更慢。

她在这样的思念的时间里,写下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不知道当赵明诚读到这一句“人比黄花瘦”的时候,内心会涌动什么样的情绪和波澜呢?

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而李清照却用“人比黄花瘦”,似乎更有韵味。

我人比黄花还瘦,你可以想象我多么的思念你。你知道我现在的是什么样的心境和状态吗?

想起一句诗经,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那样的思念,是我每日不管坐还是行,都在思念你呀。

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公园1121年,赵明诚任莱州郡长官。李清照自此离开住了十几年的青州,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莱州。他们分隔两地已有4年,她满心地期待和欢喜和赵明诚的相聚。

然而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迎接她的只是一件空荡荡的简陋的房舍。

你能想象一个女子守身如玉几年的时间,思夫心切,然后现实给了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那样痛。痛入心扉。

她需要他的陪伴。然而赵明诚那段时间每天奔波于酒宴之中,醉心于钱财当中,一天到晚就是这些无聊的闲事。根本无暇顾及她。

原来,感情的事情,这一两千年来还是没有改变。要江山就陪不了美人。

而那时,纳妾又是一种常态,赵明诚不免俗地纳了妾,又减弱了他们的感情。

好景不长,时局动荡,再次牵扯到百姓。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长驱直入,北宋王朝溃败。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昔日夫妻的矛盾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老夫老妻之间的相濡以沫。

后来,赵明诚再次收到任命湖州知士的任命。

赵明诚独自一人去了建康,受诏觐见。

不久后,李清照便意外收到赵明诚途中染病,病重的消息。

此时的李清照,又惊又怕。李清照慌乱之中不得不乘舟连夜出发,再次赶往300里外的建康。

当她抵达建康时,发现赵明诚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

没多久,赵明诚便去世了。

这一年他四十九岁,李清照四十六岁。

他们的婚姻结束在这戎马倥偬,兵荒马乱的岁月里。

二十八年的婚姻,这一场诀别,令李清照像掉了半条命。

平生唯一的伴侣这么迅即离开,她像是再也幸福不起来了。

人生所有的甜蜜都随着这个人的离开而消散了。

赵明诚病逝后,她的世界的颜色不再多姿多彩,开始“灰”了。

诗词也全是灰暗的。那时,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词作来悼念赵明诚。

比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起床更衣,看着窗外,想我是否已经到了黎明。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个衣服虽然已经旧了,但是它却陪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季节。但是我的爱人呢,曾经我们之间的浪漫与爱情又是否能回到过去?

晚年的李清照应该没有笑容了吧。

身患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却孤寡一人,无人陪伴,几乎终日与药炉做伴,孤灯映璧,孤独终老。

大概她也料不到这个结局。

国破家亡,良人已逝,孤苦无依,颠沛流离。李清照的《声声慢》让我们看到了她晚年的凄苦余生。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悲伤如同大坝奔溃,倾泻而下。难以掩盖。

黄花衰颓,那些兀自盛开的花凋零了吗?

山重水复,风雨如晦。

我想,老年的李清照一定常常回忆起那在青州的十年吧。正如,纳兰曾言“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若是晚年的李清照读到这句诗,她也会潸然泪下吧。

如果她能那样过一辈子,该有多幸福呀!

世人说,她是千古第一才女。

世人说,她是婉约派代表。

世人说,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在她的词里用了很多的花,如果用一朵花来形容李清照,我想给她用梅,颜色淡雅,香气浓郁,不与百花争妍,却独树一帜,凌寒独立,在雪中开出血红的花。

花虽飘,水虽流。

她的传奇已惊艳世人近千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xj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