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始皇的这些举措影响千年

秦始皇的这些举措影响千年

作者: 一句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0-06-16 23:58 被阅读0次

    公元前221年,一只来自西北的军队攻入东方齐国的都城临淄。这座被誉为最繁华东方之都的谢幕宣告着历时十年席卷华夏的统一战争终于结束。经过近五百年的动荡与纷争,最终的和平降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秦国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成为整个天下唯一的主人。

    但此时秦王嬴政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快乐,因为这位秦国最高的统治者第一次拥有了如此广袤的领土,而正是这个无比辽阔的疆域,成为嬴政心中最大的困扰。

    打开此时秦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当时中国人。所能想象到最广大的世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如何有效的统治管理,成为秦国统一后最大的考验。

    这一方铜权珍藏于陕西咸阳博物馆,从镌刻的铭文中我们可以得知,自公元前221年开始前,王名称都已改为皇帝,而嬴政则被尊称为始皇帝,意为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个皇帝。在秦国的祭祀高台上,盛大的仪式彰显了一个新兴帝国的威严与霸气。在一片肃穆中,嬴政面对帝国的子民向天下昭告着秦帝国元年的开始。自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建立秦帝国,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郡县制

    根据史记的记载,嬴政最终选择了李斯的建议,彻底结束了古老的分封制。一个新的国家体制由此开始,中国从王国的分封制度进入到帝国时代,嬴政则成为这个庞大国家唯一的统治者。

    然而嬴政为什么会在一次会议上就如此轻易的定下了这个关乎国家命运抉择。嬴政的决定是一场革命,他结束了一个古老而看似行之有效的传统,却揭开了一个全新而无法看清未来的时代。

    史记仅仅记录了结果,没有任何解释。嬴政为何会坚信自己的选择。这究竟是一次率性的豪赌,还是一次慎重的决定,嬴政的信心究竟从何而来?历史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答案。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0年,昔日西周王朝的都城故地历经七百年后,又迎来一次规模浩大的营造,一座新的城市在这里拔地而起。因为位于谓水之北,山水俱阳,秦人为这座城市取名为咸阳,新城的建造者,正是商鞅。此时的他来到秦国已有十年之久。在这十年里,商鞅通过一系列变革,将整个秦国变成只为战争服务的巨大机器。

    但是这一切。在商鞅的眼中还远远不够。秦国要想真正强大,还需要一次颠覆性的变革。

    公元前三百五十年,商鞅宣布迁都咸阳,这是秦国变法革新者建造的城市。高台基建筑方式让整个城市显得层峦巍峨,宛如空中之城,充满了横空出世的气魄,昭示出秦国的霸气和野心。在这座新的王城,李商鞅的改革政令张帖于阙楼之上,他向天下宣告着秦国开始进行最彻底的变法。

    这是一次封建时代的土地改革。在商鞅的法令下,只要在秦国的疆域。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块自己耕作的土地,并受到国家最大限度的保护。每个人都是为国家和自己而奴役生活。商鞅的土地改革不仅针对秦人,也为天下无地的百姓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公元前349年一道诏书从咸阳出发,四海传播,凡是各诸侯国来归附的人,立刻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史书上没有记载,听到这个消息的黎民百姓做出了怎样的感叹。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无数拖家带口的人们带着憧憬来到秦国。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希望更远。这个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公元前344年,商鞅变法时所造标准量器铭文中隐藏着商鞅对于秦国百姓统治的理念方针。那就是标准化、制度化,一切要高度的统一。

    公元前348年,一个个大小相异的秦国人被一个新名词定义为-同乡。

    初创的秦帝国以郡县制重新划分了天下,整个国家设立了三十六个郡领土,东到大海,西到临洮,北拒黄河,南到长江流域,战国时秦管辖的郡不超过十个。而近三十六个郡的建立,则意味着帝国中央枢纽的事务比过去大大增加。

    现在的秦帝国急需一个比较健全的政府模式,有效辅助皇帝管理帝国。可是怎样的模式才能够适用于。这个新的国家呢,嬴政为此忧心忡忡,因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并没有先例可以依循。如果稍有不慎,国家的管理会陷入一片混乱,自己坚守的统一之路将会受到巨大冲击。

    三公九卿制度

    此时嬴政需要一个完全理解自己思路的人,来一起完成这个艰难的挑战。嬴政将目光投向了李斯,这位担任帝国廷尉的官员,是法家学说的忠实践行者。李斯知道自己效忠的是一个无比自信的帝王,这位帝王不仅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更想让这个帝国的万民皈依,并有世传承。

    李斯明白想要做到这一切,天下意图的施政思想,就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他坚信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何以辅助嬴政完成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商鞅改变了秦国,而李斯想要改变一个时代,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嬴政与李斯具体商讨的过程。不过嬴政从李四那里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答案。公元前221年,一道诏书从咸阳城出发,下发到刚刚被划分郡县的帝国百姓手中,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管理这个前所未有的国家,这就是影响后世近一千年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亦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首,负责政府的全部工作。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负责以前军事事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所有官员。

    法家的理念中,人心的统一在于法令的执行与遵守。秦国在统一战争时期,为了控制新的疆域,往往会让许多精通秦法的军人就地转为地方官吏。然而如今帝国已经建立,军人官吏已无法应对新的时局。

    在秦帝国的统一安排下,经过严格培训的大小官吏开始向各地出发。这些官吏精通秦法,善于文字,他们除了去管理百姓的同时,还带着更大的使命,那就是将秦的执政思想传播到天下,让所有百姓了解秦法,从精神上认同这个国家。

    标准化

    秦法对整个国家进行着事无巨细的管理,如何让百姓能尽快了解秦法是帝国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一个新的矛盾就此产生。战国时期的东方六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根本无法掌握。而此时帝国的官员大部分都由秦国人担任。文字的不同,势必会大大影响沟通与管理。

    同样在公元前221年,李斯上书嬴政,在奏章中提出了书同文字的建议。嬴政面对这样的提议,欣然答应。他诏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书体。伴随着文字的规范,统一,嬴政随即开始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和车回尺寸。将秦国的标准以法令的形式推广到所有新的疆域。

    此时的嬴政已经三十八岁,这是一个男人精力与能力最为鼎盛的时候,在他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嬴政坚信将秦国的思想传播四方,天下万民就会认同这个新的帝国,从此天下太平。

    商鞅的到来,让秦国不到二十年,就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大国。但商鞅奉行的法家学说,只是为兼并战争服务的富国强兵之法。整个秦国崇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战国末期东方六国已经形成了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以及南方浪漫奔放的楚文化,强大的秦国,从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勇士,精通法令的官吏,勤劳朴实的农民,可是始终从未出现过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学者。

    博士制度

    当嬴政意识到文化才是统一人心的根本时,他眼前有两种选择,一是以皇帝的权威。用武力彻底摧毁六国文化的根基。二是接受东方文化,并从中发展出一个专属于秦的文化体系。此时前人崇尚务实的性格,在赢政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没有回避秦与东方六国的文化差距。赢政以一个极为怀柔的方式接纳六国文化,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21年,嬴政将旧国礼仪全部接收,并还建立了一套名为博士的制度。不过与昔日战国时的学者所不同,博士并不只是负责研究学术,他们有职责参与庭议讨论国家的重大决策,甚至大臣们的表现评估,博士也有权利进言献策。

    但是嬴政思想的执行者李斯对于皇帝的做法并不认同。因为李斯从这些东方学者身上并没有看到任何希望。这是一个尴尬的瞬间,他们以冷漠的态度回应嬴政的热情。李四知道东方学者此时还根本不认同这个帝国立下分封制的瓦解,让他们与嬴政始终处于对抗的状态。嬴政并不是没有洞察到学者消极的态度,可是他相信自己真挚的诚意,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感动这些学者。而只有他们对帝国的认同,才能赢得真正的文化统一。

    后记

    秦帝国建立的第一年,嬴政通过一系列暴风骤雨的改革政令,将整个天下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当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后,嬴政反而更。更加恐慌。即在公元前221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嬴政在一次朝会上向群臣宣布了一道圣旨,旨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始皇帝陛下将开始巡游天下巡游全国。

    一个原因是秦始皇是统一之后采取了这一套的管理国家的社会治理的体系-中央集权体制,他迫切的想知道这套体制的运转的情况。还希望通过巡游被东方六国一有的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产生一种威慑力。

    随着这道圣旨的颁布,公元前221年在巨大的变革中也迎来了终结,帝国元年就此落下帷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始皇的这些举措影响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ad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