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时,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严厉的批评?强势的管教?厉声喊骂还是直接“抄家伙”?
其实,这些方法都只能暂时压抑孩子的情绪与感觉,对权威的恐惧令他暂时消停,表现出“乖孩子”的样子。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变得暴躁、易怒,原因也很明显了。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在孩子犯错时,与孩子沟通呢?
可以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问问孩子这8个问题。
1.“发生什么事情了?”——耐心聆听孩子
给孩子机会去表达,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说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父母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急于给问题定性,会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容易导致叛逆心理。
2.“你的感受如何?”——缓解孩子情绪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也不要急着进行教育。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需要先明白孩子的感受,让情绪有个出口。
3.“你想怎么做?”——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
这时,因为孩子没有了解过正确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可能会说出一些惊人之语。
这时,不要惊慌,更不要焦虑,冷静地接着问第四个问题。
4.“有什么方式可以实现你想做的?”——让孩子探索可以达成的办法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童言无忌”,这是他们探索是非边界的方式。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点子,为孩子出谋划策,和他一起想解决的方法。这样,孩子今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习惯向父母求助。
直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了。
5.“如果你这么做了,会导致什么结果?”——培养孩子考虑行为结果的习惯
让孩子去思考,并且了解,每一个解决方法背后都有一个需要自己承担的后果。他是否可以接受并承担这个后果?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无法理解或是不清楚会导致的结果以及责任,父母要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诉孩子什么后果是他必须承担的。
但是,要避免成为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6.“现在,你决定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
当分析完所有的情况和后果之后,孩子也会权衡利弊,选择最有利的解决方式。而且,这一般也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
即便孩子的选择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如果在讨论了这么久之后,孩子发现父母还是不相信他可以做好,以后恐怕孩子再也不会相信你。
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他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7.“你有什么希望我帮你做的吗?”——让孩子知道父母会一直支持他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得到的帮助时父母一定要积极表示支持。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这会让孩子更有信心。
如果孩子说不需要,父母也要表示相信与支持,并表达如果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来寻求父母的帮助。
8.“下次我们该怎么做?”——让孩子学会反思
等事情过去以后,给孩子审视自己的机会。反思自己的判断和解决办法是否有效,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
很多父母总是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不具备解决问题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但是,如果不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永远也无法成为明事理的“大人”。
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不妨试试先问以上8个问题,多练习几次,孩子就会被培养出正确地、合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直接管控孩子的行为,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