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头天晚上就已入住延安,所以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到了杨家岭。
在初阳的笼罩下,这一片圣地处处明亮而又新鲜。
入口处,小学课本上《杨家岭的早晨》的画面在墙壁上呈现,看着熟悉的浮雕画,虽然是第一次来,却倍感亲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ae36115d0c86fbe1.jpg)
一进大门,路南左手边就是当年毛主席种过的菜园。平整的土地,整齐的围栏,让人不觉驻足。
沿着右侧的台阶上去就是一排窑洞。这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刘少奇居住过的地方。
一个院落一个院落挨着,每个院落里两三个窑洞,有用来办公的,有用来休息的。连通两个窑洞的门洞矮矮的,人要小心地低头才能穿过。
小院里有矮矮的石桌石凳,厚厚的低矮的院墙都是由简陋的白泥糊过的,摸上去却也光滑。
人们留恋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从右侧进去的第一个窑洞是当年主席办公的地方,进门一张旧桌子,里面围栏围起来的有一个立着的旧柜子,靠左侧墙边一张小茶几配着两个已不成形的躺椅。
陈列柜里摆着主席当年写得文章和简报,《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许多重要著作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2f46c76666712a89.jpg)
穿过矮矮的门洞进入另一孔窑洞,这里是主席的卧室,墙上挂着当年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合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571293f5c4a08a9c.jpg)
两个窑洞陈设都极其简陋,想想当年主席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领导人民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追求幸福生活。
我们坐在窑洞前的石桌旁,想象着当年毛主席坐在这里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参观完一排窑洞,顺着台阶下来,我们来到路南的中央大礼堂。这是中共七大召开的地方。
面向路人的青砖墙壁中央刻着一个大大的红五星,熟悉而又有历史感。
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礼堂外面的小院。一进小院顿觉清凉不少,环顾院子,里面种了好多树,树下还有石桌石凳,清幽宁静。
从西门进入大礼堂。会场按照中共七大召开的样子布置。礼堂里当年大家开会坐过的椅子是那么的简陋,然而人们的热情又是那么的高涨。
七大历时50天,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随后我们打车来到不远处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此时太阳已升到半空,诺大的广场上人山人海。
广场中央巍然耸立着毛主席的青铜像,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眺望着远方,浩气凛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9af1dee72a90aa6e.jpg)
后面纪念馆上郭沫若题写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们随人流排队进入,大厅高大宽敞,“在延安的红色岁月”青铜群雕,让人肃然起敬。
雕像前摆满了黄的白的鲜花,我们买了鲜花,向英雄的先烈们致敬献花。
几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浮雕前拍照,这大概让他们感到亲切而熟悉吧。
我们沿右侧台阶上到二楼参观展厅,当年同志们自制的党旗,伟人们穿过的军服,用过的枪炮,还有徐海东用过的大刀……都在展厅里一一展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86098/05f8dbe72548a3b8.jpg)
人们历经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历经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艰苦岁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在这里诉说着老一辈是如何用延安精神缔造了一个中国神话。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了十三个战斗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斗争的胜利。并从这里进京,走上了世界舞台。
延安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把解放的红旗插遍全中国,让中国这头雄狮屹立在东方。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怀揣这星星之火,点燃自己,点燃身边人。
“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这句在杨家岭隧道口看到的口号又一次呈现在脑海里。
我们同样需要用延安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