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都——延安

作者: 诗韵钟鸣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17:29 被阅读33次

    延安是中国的红色之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革命旧址。最令人难忘的是杨家岭、枣园两座革命旧址。

    杨家岭原名杨家陵,明代礼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而得名。党中央迁址后,改名为杨家岭。中国共产党著名的“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

    1945年4月23日,近千名党代表从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齐聚延安,参加了盛况空前的党的“七大”会议。毛泽东那抑扬顿挫的湖南口音,仿佛仍在杨家岭上空久久回荡......

    1942年5月召开了著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路线。会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白毛女》《兄妹开荒》《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农民歌手李有源根据陕北民歌《白马调》改编的《东方红》,穿越了七十多年的历史时空,从陕北高原唱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一代伟人们吃着小米饭,穿着粗布衣,在昏暗的油灯下,运筹帷幄,指挥着全国的抗日战场。毛泽东更是挑灯苦思,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篇篇雄文巨著。毛泽东与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促膝长谈,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反动本质,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杨家岭窑洞那如豆灯光,犹如漫漫长夜里的北斗星,指引着中国革命的方向!

    另一处革命旧址—枣园,因园内多枣树而得名。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从杨家岭迁往枣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王稼祥、张闻天等在枣园居住期间,领导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党的七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又与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4年11月8日,在枣园这个简陋的会客厅里,毛泽东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谈判,签署了成立联合政府的五点建议。蒋介石却拒绝接受,炮制出所谓的“三点反建议”,并派包瑞德来延安说服毛泽东。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包瑞德。包瑞德依仗着美蒋势力,对毛泽东大放厥词威胁说,“你们如果不接受蒋介石的建议,美国人会骂你们,美国人要给蒋介石撑腰。”毛泽东听后颇为不满,义正词严地反驳道:“你们吃饱了面包,睡足了觉,要骂人,要撑蒋介石的腰,这是你们美国人的事,我不干涉。现在我有的是小米加步枪,你们有的是面包加大炮,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就撑,愿撑多久就撑多久。不过,要记住,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的!”说完毛泽东倏地站起来,踱到窗前,一把推开窗户,凛然说道:“屋里的空气太臭,放一点臭气出去。”包瑞德自讨没趣,只好起身告辞,灰溜溜地走出会客厅。毛泽东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横扫一切的英雄气概,呵退了美蒋的威逼和讹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对一切反动派毫不留情,对待人民群众却如春天般温暖。1943年正月元宵佳节,中央领导在这里宴请枣园乡60岁以上老人,毛泽东亲自给老人们斟满酒,祝老人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饭后还送给老人们每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并请大家观看电影《列宁在十月》。周恩来的窑洞里陈列着一架纺车,当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就转动纺车,与人民群众一起纺线,在枣园机关的纺线比赛中获得了甲等奖。朱老总窑洞前的院子里,有一张小石桌,上面刻着一副象棋盘和一副“老虎吃羊”的民间棋盘。闲暇时,朱总司令经常和战士们围坐在小石桌旁,下棋、打扑克……

    1941年9月的一天,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带领大家冒雨抢修炭窑,在修整窑壁时,窑洞突然坍塌,张思德一把推出了身旁的战友,自己却被厚厚的黄土掩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毛泽东闻讯后,心情十分沉重,作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直到今天,这一红色篇章仍然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奉献着青春、热血甚至生命。

    延安,中国的圣地!巍巍宝塔,滚滚延河!革命纪念馆里的光辉历程!杨家岭的窑洞!枣园里的峥嵘岁月!留给热爱中国人太多太多的回忆和向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色之都——延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gg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