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上有一种兔子,在群体分工中有一个工种是专门用来预警的,别人趴着(吃草)它站着,而且要站到高处,别人吃着它看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有空中敌人如鹰或雕,地上敌人如狐狸或狼来袭,它就要大声发出警报,让同伴们先撤。
而这位预警员的命运,通常不会太好。你站得高看得远了,敌人也会第一时间发现你,你还在敌人没发现同伴的时候先大声叫,敌人一定是先奔你去的。
被敌人吃掉,通常就是预警员的命运。
奇怪的是预警员依旧尽职尽责地发出预警,仿佛预警同伴逃跑,然后自己被吃,已经成了它的本能。
一开始科学家都认为这不科学。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动物不应该进化出利他的基因。因为有利他基因的动物,不是被自然淘汰,就是被天敌消灭,这样它的基因就不会遗传下去,这种动物也会因此走向灭绝。
可是预警员这个职业却被保存下来,至今也没有消失,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科学家将眼光从单个的个体放大到整个种群,找到了似乎合理的解释。
预警员个体的基因可能无法得到延续,但是它成功保护了整个群体不被消灭,间接地保证了群体基因的延续。而预警员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群体的基因得以延续,也就相当于它的基因也得到了延续。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个体的生存是依赖于种群的发展壮大的,如果种群衰落了,个体怎么挣扎都难逃灭绝的噩运。
为了种群的利益,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这种发声会带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小小的兔子让我肃然起敬。
有时候,利他就是利己,道理并不复杂,内化在动物身体里的本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不见得明白。
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你敢发声吗?哪怕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种群的利益受到侵害,哪怕这种表达不会招致多大的祸患,你也不敢发声,不敢表达。单是假想的危险,就已经将你吓得退避三舍。
不让表达与不敢表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不让表达,你的发声可能传得不远,也不广,但是只要表达了,就表明了你对种群命运的关注,种群可能会因你的关注而获益。
他人的利益受侵害,你不敢表达,种群的利益受侵害,你依旧不敢表达。等到你的利益受侵害时,你能指望别人为你表达吗?你寄希望有个万能的上帝替你表达,可是连《国际歌》中都唱道“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不敢表达日久,就会不想表达,崇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地球都成了村落了,哪儿还有不关己的事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不过是做个自欺欺人的驼鸟而已。
“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
在需要你对这个世界说“不”的时候大声说出来,自尊者才会收获尊重。
欢迎关注公众号“知新长短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