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鹰/文
【导言】

《长鄄马氏六修族谱》记载:马金竜(金龙)是进士、御史大夫(从二品),隐居济南历城;其长子马良祖,率马成龙、马成虎、马成豹,于元朝至治二年(1322)宦游南楚,马良祖卒葬宁乡长桥对河云山;马成龙定居长鄄,马成虎居长桥,马成豹先居宝庆信街后迁居武冈长庆团。
族谱中记载的济南历城,大致就是今天的济南市历城区。历城区至今还有一个马家桥村。马家桥村的马家人,是马超的后人。
【概况】
以下内容来源于2020年5月25日“搜狐网”发布的《辽宁男子自称马超后人有家谱 · 专家称DNA可判断(图)》:

清朝中期,由于黄河泛滥,马生民的先祖从祖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马家桥村搬到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孙家店村董马杖子组。
马生民的叔父家里有两本家传百年以上的“马氏家谱”,表明他们家族是马超的后人。
这两本家谱是清朝时期的线装本,尽管经历了百年以上历史,但家谱的纸页仍然比较结实,其中每页纸张都是对折的,字体方正,字句之间没有标点符号,再加上所用的字大都是繁体字,让人很难读懂。
在其中一本《马氏族谱既要》开篇上写着“马氏家谱,道光壬午续修”的字样,并写明马家始祖名叫马种德,娶妻王氏,生子遇春。之后的内容里,就开始家族分支排序。这本家谱中,到篇末一共排了十九世。另一本则是《马氏族谱序》,内容以说教之类为主。
“当时我家共有4本家谱。”马生民说,其中一本在上世纪50年代一场洪水中损毁,另一本则被一位堂叔拿到盘锦供奉。
在记者见到的这两本族谱中,并未发现“马超”的字样。
记者从相关资料上看到,在三国时期,马超的父亲马腾,确实曾经镇守过西凉。四本家谱中记录马超的那本已失踪。
据马生民介绍,他堂叔拿走的那本家谱里,主要记录马家世代为官的内容,他在读初中时曾在这本家谱里清楚地看到“马超是马氏家族第七世祖师爷”的字样。上面还记录着“西凉太守马腾”等内容。
马生民表示,现在堂叔拿走的家谱已经找不到了。
马生民回忆说:“我小时候就翻看过我们的家谱。家谱大约是在汉朝末年开始记写的,说自己是马超的后人,并不是想炒作什么,因为我只是一介平民,眼下的任务就是继续遵照祖训续修马氏家谱。”
昨日,记者采访了沈阳师范大学王立波教授,她表示:“这些家谱是不是真实的,家谱里是否真有马超的名字,这些不能作为判断是否马超后人的决定性证据。到底是不是马超后人,现代通过遗传基因进行对比,还是比较真实可靠的,曹操、孔子等后人的认定多通过此手段。”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2]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马超(176-222年):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末凉州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三国演义》中的马超号称锦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被羌人称为“神威天将军”。
[2]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