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结束了人生第二次教学比武,如释重负!
参加工作二十年,历经三个学校,居然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的教学比武,仅有的一次是前几年被现在工作的学校推荐参加县微型课比赛,侥幸获得一等奖。
早年的我得过且过,学校领导安排能推就推,到后来年纪大了我也成了所谓资深教师,不用上课听听而已,尤其是今年的新宁县教育局举行的高考研讨会,我被学校选派到焦家垅中学参与听课发言,实在是汗颜。
这么多年懵懵懂懂过了,没想到今天居然有机会参加学校智乐课堂教学比武竞赛,原因无他,我们高三语文组五人,我居然是比较年轻的一个,其他老师常年征战在赛场,只有我去得少,为组争光,责无旁贷。
我本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嘛,每天都上,比赛只不过是多了十来个评委而已,你比你的我上我的,又不想争什么奖励,我急啥呢?
按学校要求,比赛前必须在组内进行集体备课,然后试上,组内老师集体听课点评,然后综合意见修改。于是前两天我试了一下,邀请本组老师给我提意见。
不上不知道,原来以为内容太多,结果我三下五除二就讲完了,还剩下时间。不得已将课外作业放在课内做。不用说,我是一言堂,蒋老师统计,一堂课40分钟我讲了34分钟,还是不放心学生,一切亲力亲为,累的要死,学生也如走马观花,完全是传统的满堂灌模式,与课改没有一毛钱关系。
事实上,走了近二十年的老路,沟沟坎坎都熟悉,忽然来到高速公路,实在是有点茫然,或许这也是我们最不适应的地方。但正如有专家指出传统模式已经让老师疲于奔命,让学生昏昏欲睡,不改又能怎样?
在几位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课件的删改,一堂40分钟的课居然有48张图片,内容怎么讲下去,将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素材删去,将上课内容按六加一流程编排,主要加强学生活动,自己力争不讲或少讲,把舞台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
基本思路是上课前让学生分好组,原来的十个小组合为五大组,课前宣布规则,学生活动分为抢答和必答,抢答答对一题得五分,答错扣五分,必答答对一题得十分,答错不扣分。分数由课代表统计,最后优胜小组将获得最新文学刊物一本。
我是第一个选手,今天提前几分钟起床,赶到学校将课件放到比赛教室试试看看能否播放,然后有点忐忑地等待评委老师和学生的到来。虽说不追求什么,但人还是要点面子,这不,昨晚我还特意去理个发,显得精神些,然后又将课件、教案、学案作了最后的修改。回到家已经十点,可怜我宝宝还在等我回来给他洗澡。
铃声响起,我走上讲台,此时内心已经平静,甚至和学生开玩笑,说今天大家有机会在这里展现自己,要珍惜机会。
讲完了前面导入内容,开始分组讨论,要学生对照学案题目展开,结果学生却告诉我学案上没有题目,仔细一看原来学生手中学案版本和我的不一样,这下出意外了,赶紧要课代表去找,结果也没有找到,自己感觉有点乱了方寸,还是这种场面经历得太少。不过幸好到了后面反而放开些,再差又怎样,早经历早改变,如果没有这次比赛,说不定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丑。
刷朋友圈时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于漪老师,他是改革开放40年百人改革先锋唯一入选的教师代表。有一段话印象最深刻。
“在备课时为了改自己的口语,我真的把每一句话都背出来的,每一句话写出来,写出来以后然后修改,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背出来再口语化,每天早上走一刻钟的路,都是脑子过电影,怎么讲,怎么开头,怎么铺展开来,怎么样形成高潮,怎么结尾,我是把它当成艺术作品来教课的呀!”
我想经过这样的努力和煎熬,她的每一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上课为什么没激情,没有吸引力,首先自己就没有投入进去,连自己也不喜欢,扪心自问,一年中又有几堂课自己感觉意气风发,志得意满?文中还有这么一段描述让人感动:
一位青年老师从1976年开始,听了3000节于老师的课,都没有发现她上课有过任何重复的内容,哪怕是一篇课文教第二遍、第三遍,都没有重样。
正如此,于漪老师的课才有如此美丽动人,有人是这样说的:
这位老师教过的学生,十几年后再来看望她,还能把她在课堂上讲过的话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有的还能记起当时她在黑板上的板书,学生说:“你怎么讲的,我们都记得。”
对比于漪老师,甚至是我们身边的很多老师,我真正需要做的太多,一节课如果你没有付出努力,想上好几乎是奢望。这是我这次参加比赛的最大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