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了试探僧人的是否真的是虔诚修佛,扇其一耳光,结果会如何?”感想如下:
他不会问为什么。
如果他相信因果,也明白无常,他不会问为什么(因果就是核心,即因果是天道的;无常是表相,即这不是要修的,而是它本来如此,不需要去改变它,也无法改变它;内里是佛或信仰以及它或者说修行该渡的劫,又或者说不需要逃避什么。正法)。
他不会还手。
如果他在乎众生,普度众生,他不会还手(你是众生,在他眼中是无差别的,他也不会只从众生的角度去看自己。比如以你的反应去做出与你一样的反应,它是不会这么去做的。慈悲心)。
他不会觉得自己在虔诚修佛。
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不需要这份觉识,信仰无关虔诚与否,都是在修行。
不是假借它物、他人、它事去证明它,它就存在。这是向外求索,修行之人更多向内(他不需要去证明什么,它已然是了。如闻我是)。
他不会觉得意外。
你是这样的人,他是那样的人,发生了这样的事,已然是事实,事实就理所当然。不在于接受与否,而在于本来如此(修行是无差别的,都是在修行。并不动摇或改变其信仰。念力)。
不会对他造成心里(信仰)的内伤(心魔),外伤则依据情况而定。
他知道,并不需要因此而改变什么,也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就像你是这样的人,他是那样的人,他只需要他的反应,你也只是在做你的反应(他不会以修行的“结果”去要求你,就像不持强凌弱,他会宽容你、原谅你、慈悲心……去看你。佛心)。
他不会伸过来让你再打一次。
至于你会不会再打一次,他也阻止不了,阻止不了那就不需要阻止。如果伸过脸来,那是干预你的因果,他不会这样去做(不执着于相,不只是表相,也在于表相所承受的种种。不执着但不是无所谓、不在乎,而是一种正念。即是整体的,不仅在于你,在于所处的环境,还有自己,是多方位的,不仅在于感受,在于行为,也在于它们之外的修行。正见)。
所以,结果是什么呢?
你依旧只能看到你视线之内、你头脑之内、你理解之内的,可能是你想看到的,也可能是你什么也没想,还可能是即使你怎么想也不会影响你的感观。
人的能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就像人并没有自己所理解的那么容易改变自己(修行则是修正它的一个契机,或者说佛缘。当然,即使你不信佛,你也会有别的造化,那同样是缘,是个人的和世界的其它什么缘,它也将让你抵达同样的修行。道法自然)。
修行,更多的在于将一切内化为自己的骨肉和灵识,继而修行,然后突破后天,改造先天(不局限于先天,不沉溺于后天,而是修行内心。身体是躯壳、是皮囊,它自有其妙用,但它也不是独立而存在的。保持敬畏、诚实、无邪,然后佛心去产生融合。这也算是融道,融天道,融人道,形成自己的道。佛,讲的是缘。)。
修行是整体的,同时,它也是反抗的。没有的、欲望的、善恶的、因果的等都在修行中从内到外进行整体的体悟,假借外物以实现内外的统一和联结:不脱离、不沉溺、不只在当下,感受临在是为了更好地看见自己;看见差别是为了更好地辨别自己;理解差别和理解差别后,它们都是在修行:感受力更强了,洞察力更深了,理解的广度更宽广了。它是整体的、自然的、从容的、主动的,在反抗中脱离了表象的、未知的、欲望的、个体的……它不是外力或只内力作用,而是自然发展、成长、磨砺,从而形成了它,一种近乎本能又超越本能的超脱。
如此一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不在其外,不在其中。如闻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