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学习《答周道通书》,感慨颇多。这篇文章很长,昨晚在芭蕉朗读上认真的读了一遍,听了博仁老师的导读,又看了译文,还找了一些资料查阅,感觉此文甚好,放今时今日也能解决我们很多实际问题。
全文道通问了七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的阐述和提问,让我深受启发。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即便如此快捷的学习工具,与古人相比相差甚远,只知一二,不求甚解,哪怕看一个短视频,超过三分钟就看不下去了,滑到下一个,这种快餐文化,很难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只能有个浅显的认知,声音太多,反而遇到事情时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习古人的“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道通给阳明先生提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见很有指导意义,问题如下:周道通深知阳明所言的立志之学,但又强调不可无朋友之间切磋琢磨的讲益,以至于三五日缺少朋友间的讲习,此志不仅未能精健阔大,甚至竟微弱到遇事时处置不了而受困,甚或心不在焉而间断。所以,当无朋友讲益的时候就通过静坐、读书等来收摄身心,培养此志,虽然觉得稍有益处,但是总不及朋友讲习能兴发人的精神,想到此,不免感慨离群索居之人该如何用功?
阳明先生回答道通:所言立志即是究竟功夫,只要能不间断,到得功夫纯熟后就不会有道通所言的非赖朋友辅翼不可了,立志即是为学的大头脑,可知立志实际上就是良知的呈露而作主宰,困忘之病是良知未能作主宰而此心欠真切所致。这也可以看到立志和致良知之间的关系,它虽无“致良知”之名,但立志的本质却无外于致良知,“要之只是一事”然而对良知的真切之感,出于独知之地,别人爱莫能助,终究需要自己的警觉,朋友讲益在究极上说只是助缘,最终还是在自觉和自得,即他人不能够参与自己内心中极隐微的抉择。
这个回答让我想起咱们早起的修身三宝,大家都知道好,我们自己也知道,做过的老师也分享了做修身三宝的好处,可就是我们总有千万条理由,障碍我们行动起来,其实我觉得这里跟文中所说的立志相通,当我们自己不够笃定,没有下定决心时,没有一定要做到的念时,即便别人说太多,即便自己知道,也会照样做不到。用先生的话来说别人只是助缘,无法参与你心中极其隐微的抉择,还是要靠自己自觉和自得方能做到。
所以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起心动念即决定了结果,感恩圣贤文化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启发,让我们以自己时时刻刻去体察自己的那颗心。治企篇第一天开始,期待和大家一起,以此为起点,从新(心)开始,放下过往,开启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当下即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