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5星为满)
记得在初中时看过由他小说改编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时根本没看懂,只觉得搞笑,现在印象其实也不多了,不过偶尔想起一些情节好像变得有些悲伤。看见他的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评价这么高,就想读一读。
简介不过我读起来却没有太大触动,反而有些反感这种一看就不真实的写作手法,小说中我有很多地方不是很理解,就当娱乐,从我喜欢的小说标准来评价。
情节太狗血
从刘十三跟老师和校长的相处情节、把羊腿送人来看,显示出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胆量。他不是老师、校长都不怕吗?为什么还怕一个城里来的小姑娘?
程霜是城里人,霸道还喜欢欺负人,他为什么还能喜欢她,是喜欢城里还是喜欢程霜?
在大一时,全校女生在一个塑料棚吃饭,他一眼就看见了牡丹?并且立刻就想到了他妈妈给他说的那句话:“找一个爱你的女孩子结婚,能够幸福地生活下去。”这是他初次看见她的场景,那程霜呢,此刻怕是早已被他抛到天边了吧。
在火车站拿错包了,居然拿的是初恋的包,这里就算了,童年玩伴、喜欢的人都把他认出来了他没认出人家来?如果说时隔了十年确实没把程霜认出来,那么程霜不一会就三番五次勾住了他的脖子,从小学到大学几年没见了,这么自然的吗?
两个情敌男在雨中打架,打了半天开始在泥水中纠缠不清,此时一方出了一个人撑伞,另一个也出了两个人去撑伞,这是什么鬼?一开始当个旁观者能理解,现在撑伞意思是加入战斗了?还是说更近距离的旁观者呢?
刘十三毕业了,辛辛苦苦去干销售,开会时发现他的经理是他的情敌,这剧情更加狗血了。
刘十三辞职回家,被外婆追打的过程中,不小心从围墙掉下去,竟然把人家裤子拽了,而那人是程霜。
借用一个书友的话,“男主一会青春伤痛文学,一会香港动作电影古惑仔。”很迷惑。
……
此处省略x字,因为我发现后面的情节扯淡的太多了,列举不完。
小说情节打动人,要真、更要连贯
刘十三初次遇见了牡丹,然后下一秒就到了在一起吃烧烤的情景,也就是分手了。跳转真快啊,那么怎么追的她、中间相处的细节呢?没说。故事情节太刻意、断断续续,读不出真实感。
关于刘十三的刻画
刻画的人物非常不成熟。
有这种人,但是太另类,带入不了角色。
刘十三大学毕业好几年了还一点社会经验、人情世故都没有(例子很多,不作例举)。
当老李头把自己的东西托付给王莺莺时,刘十三却只想到把他的东西卖了,然后完成他的保险。不至于,不至于啊。
他非得盯着那一千零一份保险不放,觉得自己完成就赢了?所以不择手段利用感情把父老乡亲都推销一遍,觉得这是成功?其实啥也不能代表。他已经大学生毕业很多年了,真的没必要这样写。
刘十三把程霜忘了,然后爱上了牡丹,最后他对牡丹的印象也不深刻了,“他忘记牡丹,忘记的天数多了,再度加载记忆,连她长什么样都有点模糊。原来他并不如自己所想般深情……”他甚至以为自己情深,并得出了“以为刻骨铭心永世不忘的人,已经不再记起”的结论,也是让我非常不舒服的一点。你原来有多海狗、有多卑微,现在就有多忘,作者的手法实在是不高明,感觉他是在强行捏造结局。
……
此处同样省略x字,这样的情节太多了,不但刘十三非常不合理,程霜、球球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等等都不合理。
结尾
本书可能后面两三章写得有所好转,我想大概率是因为生死离别的缘故,通过这种生死离别来拨动读者内心的情感,比如家庭离异、单亲、外婆带着孙子、失恋,然后他们都走了。但是前后衔接不好我反而感觉是在赚眼泪,其实情节也一般。
总之,我感觉这本书稀碎。
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人物形象塑造,反差是不是太大了。大学毕业两年还啥也不会,本来就不合常理,发生了几件大事让他一下变得如此沉稳,这种反差也让我没有好感。
成长是在一瞬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