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作者: 厘洱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20:46 被阅读0次

不少人将道家思想定性为一种消极的避世思想,也有人将它总结成“小国寡民”的治国之策,在我看来,这两种诠释都是对“无为”的错误理解。

中国道教协会主席任法融在他的《道德经释义》中写到:“‘无为’并不是一无所为或者无所作为,更不是消极、厌世、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不为,而是大有作为、大有成功、谁也比不上的大为。”

车的轮、轴只是单独的零件,只有插轴的孔是车关键的实用之处。如果没有了小孔,整个车也只是无用之物;杯子的四壁、杯底和杯盖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只有围成的中空部分才是实用部分。如果没有了中空部分,杯子也就没有用了;房屋的墙壁、顶盖都是实际的物品,但是门窗和室内的空间才有用处。

这些例子说明了,“无”依附“有”而生,是实际的附生物,但往往是组成事物的关键部分,并不代表着虚无和空寂。

庄子对“无”则有着另一种阐述。在《逍遥游》中,好友惠子向他提出树大而无用的观点,他用这样的话回答:“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意思是,你有这样一棵大树,还愁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寂的乡土,广漠的旷野,任意地徘徊在树旁,自在地躺在树下。不遭受斧头砍伐,没有东西能伤害它。无所可用,又会有什么祸害呢!

这里的“无”可以理解为无用,没有用。一棵长得歪歪扭扭的大树,不能被做成各种器物,当然可以说这棵树没有用。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可以有它自己的作用。它可以生长在虚寂的乡土上,可以任由人在树下徘徊,没什么用处,就是它的独特用处。

老子讲,“有”和“无”其实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最本质的静态“无”运动起来时就构成了无数变化,形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都是“有”的产物。而当运动的“有”重新恢复平静时,它则成为了“无”。就好像宇宙不再运行,坍塌成大爆炸前的奇点,也代表着穷目力所不能见的世界的边际。

2015年我国第一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成功。它将火眼金睛对准了暗物质湮灭或衰变后的产物,它可能是伽马射线,也可能是某类高能电子。科学家们至今对暗物质并没有确切的认识,只能通过不断的假设和论证去接近它的本质。人类从来没有停下对“无”的探索。

就像“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样,“打开新窗口,阳光就会照进来”。我们的认知始终只能局限在“有”的范畴,但是我们仍会不断努力地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尽可能地用现有的“有”去诠释未知的“无”,寻找世界的极限。

相关文章

  • 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聊也可以装逼!

    我们经常听周围的人感叹:“好无聊啊!无聊至死啊!无聊的不行不行的啦!”,拾光君就纳闷了,生活如此多娇,无聊从何说起...

  • 无无无无无无无聊

    今天晚上看电影,追龙,算不上新片子了。据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至于究竟,不必深究。主角从一个最底层为别人...

  • 无 无 无

    最近总是心神不宁,惴惴不安的度过疲劳的每一天,当想做事的时候总是处处掣肘,让人累的总是那一帮帮的人。可能每...

  • 无 无 无

    无知的我,初入社会 无知的我,渐渐理解 无知的我,慢慢吸收 无知的我,逐渐长大 人生,是一场从无到有的填补 人生,...

  • 无!无!无!

    文/了之 是天空色的方塘 里的冬日枯莲 垂弯了昔日高昂的头颅 顾影自怜地追忆峥嵘岁月 是晨雾大漫里 站得笔直的秃滑...

  • 无无无

    让我再小肚鸡肠地吐槽一回吧。 吐槽完就好了,真的需要说出来。 之前我在客厅的书桌上学习,她也去那里坐着看电视剧玩手...

  • 无无无无无花果

    /今天路过水果店,看到门口摆着非常显眼的篮子 满满一篮的无花果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生活在水果并不丰富的地方 第一次...

  • 无无

    拼尽全力去想一件事,拼尽全力告诉自己把这件事做完,我一定如何如何,然后发现并未如愿。 好,是想象的...

  • 无离无别,无即无离

    雪乱了琴音,风涩了萧声 温酒一壶,氤氲成无解的符号 斟酒两杯,拭去如碎花的水珠 城头并肩 一人看冬雪萧索 一人看岁...

  • 无格·无律·无韵·无古风

    深夏·青玉案·少年(不是现代诗) 深夏的傍晚,香烟轻绕指尖。 窗外的天空,灰云堆在山前。 低下眉梢,轻轻点响青玉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ob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