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总说,年轻人是网络化生存的一代,我们总以为,年轻人太宅了,不爱和别人交流,总是在电脑前,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相信很多长辈都对自己家里的孩子说过同样的一句话:你出去找朋友玩一玩儿好吗?不要总在电脑前呆着。但实际上,年轻人在电脑前面忙着交朋友,玩儿得好着呢。他们在豆瓣小组、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各种各样的家居生活平台,寻找着和自己有同样品味爱好的朋友,和他们在线交流着。
• 我们总觉得年轻人“不听话”,可实际上,对年轻人来说,他们只不过是重新定义了权威的概念。比起头衔和外在的包装,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个人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和我有同样的三观。
• 我们一直觉得年轻人没长性,做什么事儿都是三分钟热度。但或许,他们只是没有找到情感的归属感,年轻人对人际关系的高度敏感,让他们非常抗拒被商业利用的感觉。
时下年轻人的情感观(中)解读年轻人的情感密码,有以下3组关键点:
1. 猫式相处:亲密但保持合理的距离。
首先,年轻人总说,三观相同才能做朋友。他们很看重精神层面的共鸣,能不能互相激发,互相带来灵感。
其次,我们是彼此独立、不牺牲的。这一点在年轻人的家庭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往社会的传统价值观是,夫妻当中的任何一方,为家庭牺牲是高尚的。但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家庭观念是,我们是家庭的共同体,要一起为这个家庭付出的,没有谁就必须为对方牺牲。
最后,无论结婚还是创业,我们都是要协作共赢的。
2. 年轻人喜欢跨界合作。
他们天生就要去认识不同圈子的人,要找到更多的盟友来一起对抗这个动荡的世界。
在人际交往当中,年轻人非常重视合作的规则。他们有一句话说:“我们的友情是要靠规则来保障的。”小到出去玩是AA制还是请客,大到团队里的权责和利益如何分配,他们都希望能提前说清楚。提前说清,多苦我都认。但如果提前没说清,总是临时增加责任,不兑现承诺,他们就会很容易离开。
3. 他们很重视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情感体验。
初次见面的2个年轻人,一时找不到话题又想聊天,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说:来啊,咱们尬聊一下。尬,是尴尬的尬。他们不介意捅破这层社交窗户纸。
前一段很流行“塑料姐妹花”这样的词,年轻人也并不觉得有多负面,我们的感情是塑料的,是不真实,但是也不会凋谢啊。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跟我装熟。塑料不是问题,硬要装姐妹才是问题。我听过一个90后吐槽说,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就喊我“亲”吗?又不是淘宝卖家。
年轻人的社交方式是U盘式的,像U盘一样,通过跨界人际交往,融入不同的圈子,汲取不同的营养。
和以往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年轻人心态更开放,更包容,因此,他们也需要一个同样开放,能接纳各种观念和声音的环境。
他们虽然更加独立自主,在时代的浪潮中摔打得更加强悍,但他们在情感上又是更加敏感和细腻的。只要愿意接纳和理解,愿意付出耐心和包容,愿意从年轻人的角度思考,就会和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