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紀錄“建立閱讀操作系統“
T:57 degree @GZ
買了一個知乎live,耽延了近4個月總算今天起來把他給解決了。
參考Feynman technique 嘗試紀錄如下:
- 建立閱讀操作系統
Why?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一個閱讀操作系統呢?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在讀書,或是在理解概念、閱讀文章時,其實沒有經過太多的腦內思考或者說理解的。
首先這裏笑來老師提出一個TOEFL考試時的一個問題(31、67,25%)來打破我們每個人的幻覺:明明所有的字、句我們都能理解,但你是否能透過更深層次的理解得出更多的結論?
根據笑來老師的經歷提出兩個概念
- 讀書就好好讀,隨便讀的書不如不讀
- 每個教材、課本都在傳達一個有一個概念
What?
閱讀可以很簡單的歸類為“輸入-處理-輸出”這樣一個模式,而閱讀操作體系就是有意識的提升處理過程,以期望得到一個高質量的輸出 (即將你所閱讀或輸入的信息,整理並高質量的輸出、寫作出來)
How?
所以要如何建立一個高質量的閱讀程序呢?
首先要建立一個程序:對書本內的概念要有全面的紀錄,依靠正確的邏輯建立概念間的聯繫,最終依靠科學方法來理解。
概念-關聯-邏輯-科學方法論
- 概念:首先概念要明確且正確。將全書(或者該章節)概念記錄下來,不理解也沒關係,時候有時間理解。
- 邏輯:a. Formal Logic. b. Informal Logic. c. cognitive bias.
- 科學方法論: wiki
其中一個很有用的方式是帶入作者視角,以作者的眼光去閱讀。
將一篇文章中的名詞及形容詞圈出,就可以客觀的感知到作者當下的感覺或者感知到何事、何物。因為名詞是用來指你能夠感知到的某人或某事,不論具體、抽象,動詞是描述某的動作,形容詞是用來形容我們對某人、某事的感知。
有哪些注意事項?
A.要注意偽裝成事實的看法:很多人對於接受他人的看法,自動將之化為事實卻不自知。事實是一個普遍、客觀被承認,不需要論證的觀點(1+1=2),而看法則需要論證去支持。故在看文章時,可試著將文章中的事實標記出來,接下來在圈出看法,並去尋找作者有無提供論證。
B.輸出可能更重要:有高質量的輸入才有東西可處理,而高質量的處理才能有高質量的輸出。故輸出可能會倒逼輸入質量。
C.踐行:知道了,還要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