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叫《快速阅读术》。
快速阅读术这本书非常实用,而且浅显易懂。举的都是身边的例子,非常接地气。这是日本作家一贯的风格——不会故意卖弄文笔,更没有为了彰显自己的知识面而大片大片的引用。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很短,很快能看完。快则半个小时,慢则一个半个小时一定能读完。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有没有想看的冲动?
不想看书也没关系,本文就是这本书的精华集合。告诉你到底如何正确地、快速阅读一本书。
本文主要解决你的三个疑惑点:
1.你可能存在的阅读误区;
2.快速阅读到底怎么进行;
3.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你的阅读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对待阅读的态度太过严肃,既要一字不落,还要认真思考
读书不是为了记忆,不是为了存储,不是为了百分之百复制。
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质疑中国的应试教育,我们大肆批判中国的教育者们,要求学生背诵很多知识,一切都是为了考高分。而国外的教育则是教会学生去思考,去主动搜索,找到自己的需要。
这种对比我们常常觉得有道理。我们希望学校能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启发,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但是放在自己身上,我们为什么就重蹈了覆辙呢?
阅读不是为了在脑子里拥有这本书,而是为了去使用这本书。
就算看得再仔细,没有与实践结合,一个月后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
误区二、我的阅读能力差,我无法快速阅读。
其实并不存在所谓“无法快速阅读” 的人。之所以还做不到快速阅读,就是没有摒弃“堆积式” 阅读心态和传统阅读模式。
总怕浪费一字一句,想啃光全书,舍不得快速往下读,就是拖累我们阅读速度的原因。
抱着这种压力山大的读书心态,一个月也看不完一本,买的书一摞一摞的,堆在书架上。然后发个朋友圈感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
阅读避免堆积误区三、我没有时间阅读
快速阅读术就是为了拯救没有时间看书的我们。
因为方法不对,读得慢,收获小,逐渐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而且总觉得读书就应该正襟危坐,要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所以心理压力很大,于是就更“不敢” 打开书籍了。
误区四、只输入不输出,憋得慌
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呼吸。输入就是吸气,输出则是呼气,读书就是输入的一种。
如果老吸气,不呼气,肯定会憋死。就像读了很多很多书,不去整理归纳,自己会陷入越来越深的知识焦虑中。
有输入就一定要输出;读了书就要配合写作。写评论、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一次信息重组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像呼吸以上这些阅读误区,都能通过快速阅读术得到解决。
二、快速阅读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步骤一、“一行采集” ,仅摘取最有价值、最精彩的片段
记录读书不能总想着去记忆,那怕很快遗忘了书中精华怎么办呢?
转记忆为记录,把精彩内容记录下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要手记,所以我们不会大段大段摘录,只会把内容简化简化再简化,然后留下来。
此外,记录的过程降低了我们的心理压力。当我们不再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而去读书的时候,当我们知道一本书最打动自己的精华已经被摘录下来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有“逼自己” 读书的错觉。
更重要的是,将所有书籍的全部精华整理到一起,随时翻阅,就不用再去翻书这么麻烦啦!
随着我们看的书越来越多,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厚,我们的成就感也越来越强。阅读自然就成为了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了。
操作方法如下:阅读的时候准备好纸和笔——看到对自己有用或者感触比较深的部分——用自己的理解,将这部分的精华提取出来,最好是一行能概括完——在这一行旁边写上书的页码。
“一行采集”
步骤二、 “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只是记录下来,是不是担心写了这句话,万一以后再看,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怎么办?
那就在刚刚摘录的精华部分下面,写上你的感悟或者理解。感悟可长可短,可以是事例,可以是任何推荐理由。
反正这个摘录以后你自己能看懂就行。但是建议字还是写好看一点,毕竟以后这个精华本是再要拿出来看看的。而且,万一以后你靠这本摘录成为了某个领域的大神,你想要晒出这个本子的时候,字太丑也实在拿不出手。(我替你想的很周全吧。不用客气~)
步骤三、勇敢大胆地跳读
你应该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很多书籍为了凑字数,讲了大量的案例,而且也会有许多大而全的空洞的废话。
看到这样的段落,一定要勇敢的跳过去。不用怕,你不会损失什么。不跳读而形成的大量的时间成本才是最贵的。而且太过于冗杂的文字让我们抓不住书籍的逻辑和重点。
一般需要跳读的部分有两个重要的标志:
1.为了区别本书与其他同类型的书籍的不同之处,而加入的作者的自述。
2.作者用来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一般论述的过程都是“ 观点—事例支撑—结论”。跳过事例支撑部分,一般看了观点和结论也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这得益于我们神奇的大脑,它赋予了我们强大的理解能力。
别担心跳读会造成理解困难具体跳读操作:一般书籍会分很多小标题,我们只需要先阅读一下这个小标题下的前五行和最后五行,基本就能判断这个小节部分可不可以跳读了。
除了以上两个标志性的“跳读暗号” ,还有一些部分也需要我们积极的跳过去,那就是与自己的目的无关的部分。
还记得我们说过的,读书是为了使用而不是拥有吗?我们读书一定要有一个目的。(划重点,这非常关键。)
你为什么看这本书?你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把你的目的写下来,然后带着目的去书中找答案,这样读书就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探险。
比如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目的很明确:
1.了解阅读存在哪些误区,即到底为什么我们阅读速度会很慢?
2.作者介绍的快速阅读术是什么?操作方法是?
3.要如何养成“保持阅读” 的习惯?
带着这三个目的,我去翻阅这本书。因为心中有疑问,所以自己会更专注;而且看到与自己的目的相关的部分,会格外注意,也就能更好的找到答案。
不得不说,这本书也有蛮啰嗦的地方。但是不在我目的范围内的,我基本扫一眼就过去了,也基本上没有做任何“一行采集” 。而与目的相关的部分,我则是认真做了摘录,写了感悟。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时间宝贵,为了学会使用书籍,带着目的去探索,与目的不符的部分勇敢的跳过去吧。
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笔记
用这种方法读了12本书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效率更高,自己也会到一个新的“小高度” 。
每读12本书就进行一次复盘,总结一下哪本书最能得到你的共鸣,哪一类型的主张最能得到你的赞同,哪一类型的书籍你读了还想读。
进行这样的复盘,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读书喜好,也能亲眼见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定期进行复盘三、如何才能养成阅读习惯
建议一、先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比如说时间管理,学习方法介绍等等这一类故事性不强的实用类书籍) 看起,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先体会到阅读的兴趣,减少心理压力,让阅读成为一种探索,一种乐趣。
建议二、规定自己每天只看10分钟、半个小时或者一个比较短且合理的时间。
为什么限制自己的阅读时间?
一来阅读速度提上去之后,确实不需要再花这么多时间看相同的内容了。二来限定一个较短的时间,才能让我们明天想继续看。再者,时间短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毕竟这么点儿时间还是随时能抽出来的。逐渐也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建议三、把自己阅读的时间、地点、甚至是场景都固定一下。
比如说,你规定自己每天起床后,先不急着起床,看10分钟的书再起来。
又或者说,自己起床后,先洗漱,然后吃个早餐后,正襟危坐,坐在书桌旁看半个小时的书。
再比如说,你就喜欢在睡觉之前,看几分钟,那就按照你的习惯走吧。
建议四、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制定一周的读书计划。
为了避免自己不知道读什么书而中途放弃,每周都要制定一个一周阅读计划。
制定一周阅读计划这样做可以集中提升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见识或技能。
比如说,规定自己每周读6本书,周日的时候把这一周想看的书都下载好或者买好。
可以一周一次主题阅读。比如这一周看思维训练类型的书,那就借(或买或whatever) 6本相关的书回来,先看入门级的,然后想想自己想分别从这些书里找到什么答案,然后用快速阅读术一天一本,看完。周日来个复盘。那一年下来,自己就真能脱胎换骨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跃跃欲试了,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制定个阅读计划,读起来吧。
觉得文章有用点个赞哦!谢谢你的鼓励!比心~❤
无戒21天训练营~
网友评论
对于如何阅读,印象比较深的几点:
1. 书籍分两类工具书和非工具书,工具类的都带着目的性,那就针对的阅读,大胆的跳过无关的部分;非工具书根据喜好,是喜欢作者的文字还是情节精彩程度决定跳读;
2. 读书笔记的记录,高度归纳总结,并记录页码和时间,并写上一句自己的感悟;
3. 定期回顾,了解自己的感悟和收获,通过点滴更加了解自己;
4. 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来阅读,让生活更有计划和规律,调整计划适应自己的生活,最后形成自己的习惯,影响自己的性格。
我一般把书分为虚书和实书,虚书是用来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的,再不济就是用来吹牛X的,下面有人说了,小说杂谈之类也,其实也不尽然,很多成功学、管理学、方法论之类的也可以算作虚书。
而实书是用来指导工作的,比如《java编程思想》。
我的阅读速度读虚书大约4~5万字每小时(具体要看有多虚了),而读实书我一天最多40页。
还有作者所使用的手法和文笔,搜集词汇的使用,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只想看作者的主题和用意,根本不用看,直接百度就好了
学会思考,停止盲从。
2.每天看书的时间要合理,太长也不好,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3.该跳读就跳读,该细读就细读。
4.抄书也很重要。
1为娱乐
2为获得咨询
3为增长理解,知识
4...
当然,读头读尾是可以知道一本书说了什么,但,你会失去许多细节,例如作者如何去描写一个环境,一个情节等等。这些地方其实会十分有趣,而且你是写作者的话,这一类句子比一切的写作课更有作用。
暂时我未看过有什么说读书的书,能超越过《如何阅读一本书》。
1,打发时间,阅读类型不限。
2,通过专业书籍,工具书籍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这种千篇一律的文章,其实都是在讲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只有深入思考,你才可以发现。
这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人为什么要学习?人为什么遇到困难就去百度百科?
因为我们要解决问题,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
而这一行为,永远都不是以一种简单的方法论,就可以批量复制知识装进大脑的。
书是什么?
简单的说,书是一种信息。书和互联网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广播等等——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一样。书只是信息而已,只不过这些信息通过纸张和墨水来展现。
而信息对于接收者来讲,永远是杂乱无章的。
我们读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筛选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的价值就是:你需要它,它就有价值。意思就是说,你的需求是什么,你就去书中寻找什么。你要从自己的需求点着手,去从书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要学会如何把这些有用的信息,变成知识。
什么叫做知识?知识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通过把讯息转换成知识,便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
举个栗子:你在网上看到一张爆款的网红食谱,那么这张食谱就是信息。当你接收到这个讯息,开始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实践——你去超市选材料,在家备菜,烧制,出成品,最终亲手完成了网红食谱。那么你就把刚开始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理解,组织,分析,实践,最终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在过程中,你掌握了诀窍(商业机密),并于此讯息和往日的个人经验将融合,产生了新的东西出来。等等。这叫做知识的量变。
这就是讯息于知识的关系。就看你如何利用这些讯息。或者说,这些信息,你是否真的需要。
以上简单的两步,就可以助你成为一个学习高手(阅读高手)。
然而,今后的类似本篇文章的千篇一律的“干货”,还是会永远的出现。但至少,你应该知道,你为了什么而阅读。
正如文中所强调的:“你为什么看这本书?你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读书方法,一万个人有一万种。那就如果他们都是作家,就可能有3万本类似的书出刊。
为什么时3万本呢?因为一个点子,他可以用3种方式将给你听。
比如你最近压力过大,你去看心理医生。
第一位心理医生:多多运动。
第二位心理医生:焦虑时,听听轻音乐放松一下。
第三位心理医生:早上抽十分钟练练瑜伽。
我可以写到第100位。
如果对我的留言有兴趣,可以关注我,来代替点赞。我会在今后写一些有意思的“干货”,一起成长。谢谢。
感谢您的分享~
已收录专题【那些女孩该知道的事儿】
专题链接:http://www.jianshu.com/c/b22e3d4b55f7
1.学而时习之
就是说,读完并去实际运用,就是一个很快乐的事,很多人只是看了,并不会运用,所以才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2.有朋自远方来
就是,把一些书的好文,分享给好的朋友,分享同窗之意,这也是一个过得幸福的法子
3. 人不知而不=
这就是对读书的执著,肯定遇到自己生活中的,会有更牛的人,可能也会遇到和自己所学的不一样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颗对书的执著啦!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我写的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干货,分享给那些生活中需要的朋友
以上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