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是谁?有人说他是脱口秀界的“严肃艺术家”。在我这里,他仅仅是只有一面之缘的脱口秀演员而已,对他,我并没有深入了解,直到昨天晚上看了他的报告,这个人,让我真的太吃惊了。
1、他不是学表演的,却用理性的逻辑做语言表演艺术。
呼兰是哥伦比亚大学精算系硕士研究生,这样一个高材生来做脱口秀演员,跨界有点大,反正让我猜,猜到天荒地老我也猜不出来。但就是这样,人家还真的是跨界成功了。
跨界如此大,呼兰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的回答很简单:自己摸索,自学。
关于自学他有三个步骤,首先是确立审美,你得知道在这个行业里审美东西是好的,其次是去模仿,最后就是演化成自己的风格。
这条路,他说起来很是轻松,似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脱口秀冠军。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冠军只有一个,有且只有像呼兰一样有恒心有方法且能坚持到最后的人。
关于脱口秀,呼兰一直不像其他人一样,仅靠幽默来获胜,而是用理性来写稿。因为他有着很强大的理科生思维和明确的喜剧审美,这样的思想让他很喜欢去挖掘事物背后客观的逻辑,如此以来,理性也变得美了,幽默了。
理性的幽默比起讨巧的幽默来说,这样的幽默更让人有思考的价值,而不止是娱乐大笑而已,我会更喜欢这样的幽默,毕竟,给你成长的思考空间。
理性的幽默是很难的,首先要具备不厌其烦的拆解和分析。其次,你还得琢磨该如何一层一层把情绪给推上去,要想做到这两点,你还得是个韧性十足的人。
耐心有了,思路有了,方法有了,接下来就是时间的问题。
说到这里,其实不管做哪一行,起初的那些日子,好像都是如此,呼兰好像叫醒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另外的一种可能。
除了眼下你学习的专业,除了你目前所做的工作,其实你还要更多的可能。找到你所喜欢的,去学习,去模仿,去坚持,说不定你就成功了呢?
虽然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呼兰成功的思路,我想,是可以借鉴的。
2、事业成功的呼兰,工作之余还是个爱看书的人。
保持心态年轻,保持活力和对知识的渴望。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每个人的觉醒,但遗憾的是太多的人只做到了前者,只知道保持心态年轻很重要,但忽略了对知识的渴望。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冠军只有一个的原因吧。
成为脱口秀冠军的呼兰,并没有因为突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沉淀自己。
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有30 的“中年危机”。只是他比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年轻心态的背后,是需要确保自己的生活不往庸俗这杆秤的方向倾斜。
他认为,很多东西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想要去把握就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和观察世界,观察不同行业的朋友们的生活状态与交流方式。而这,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
呼兰喜欢剖析自己,他很喜欢看书和吸收资讯。每次看到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是启发性很强的文字的时候,常常会往自己身上想,或者是思考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之类的。
这也是看书的好处,你在看书的时候,同时也是在思考,在成长,当然不能只带一双眼睛去看书,否则真的只是看,缺少了大脑的思考,看书不过是一串文字的戏码。
看书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同时也是在和自己灵魂对话。很多人不知道,看书是一个很有效的思维训练手段。
呼兰每个月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至少是100个小时,他不会只读一种书,他也说不出自己读书的偏好。只知道他读书的范围很广,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要读什么书,他是那种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就读什么样的书。
举个例子,有段时间呼兰注意到每股上面几只中概股跌得非常厉害,在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是韩国爆仓的原因,便思考着是不是有些宏观层面的东西需要去了解,然后就跑去看了《注定一站: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去研究大国之间的博弈,但后来却发现其实跟这个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基本爆仓导致的股票下跌。
反观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是去找百度,恨不得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当然现在的互联网确实也能帮我们排忧解难,但就是这样,我们没有了自己的思考,拿着别人的劳动成果还开心地误认为自己学到了太多。
文——安然(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