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不见》-杜甫

作者: 听雨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21:30 被阅读0次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诗中的“李生”指的就是李白,作者与李白的感情非常深厚,这首诗可见一斑。

    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远未平定,作者为了躲避战火,带着家人流落到四川。而李白由于曾在永王李璘幕下效力,李璘违逆已即皇帝位的肃宗的命令,被肃宗认作谋逆,李白也因此被归入逆党一派。李璘战败被处死,李白也被流放夜郎。

    其实这时的李白已经因天下大赦被赦免,但那时的通讯极为闭塞,作者长达两年,没有李白的半点消息,因此写下这首《不见》。

    文人往往清高,有才的文人更加如此,李白也不能例外。他极负诗名,不屑于逢迎他人,因此被很多人嫉恨,而不理解他的人就更多了。

    因为不被人理解,所以李白有时更加表现出一副恃才傲物、几乎癫狂的姿态,这也就是诗中所指的“佯狂”。

    唯有作者这个知己理解李白,所以作者说:李生往往不被人理解,内心苦闷,只好故做癫狂,这种情形也真是可怜啊!

    颔联进一步表达同情:很多人嫉恨李白,甚至称:这个人如此骄傲,不放他人在眼里,真是该杀!那是因为你们都不理解他啊!唯独我知他深意,怜惜他的文采。

    颈联更是直抒胸臆:李白极负文采,顷刻之间,千首诗篇就一挥而就。而他本质也不过就是一个心地赤诚的游子罢了!几十年来,飘零各地,有点喜好也就是浊酒一杯而已。

    尾联中,向好友发出深情的呼唤:世事如此难料,你我如此坎坷,我们头发都已花白,我就在这匡山脚下等你,还是归来吧,归来后,我俩一起在这里平静地隐居读书。

    这首诗是在思念李白、称赞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细细品味,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写自己,因为他俩本就惺惺相惜,都是一样的性格,都是一样的人。

    匡山位于唐代绵州的彰明,在今天的四川江油县境内,李白年轻时就曾在这时隐居读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唐诗《不见》-杜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ta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