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不见》-杜甫

作者: 听雨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21:30 被阅读0次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诗中的“李生”指的就是李白,作者与李白的感情非常深厚,这首诗可见一斑。

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远未平定,作者为了躲避战火,带着家人流落到四川。而李白由于曾在永王李璘幕下效力,李璘违逆已即皇帝位的肃宗的命令,被肃宗认作谋逆,李白也因此被归入逆党一派。李璘战败被处死,李白也被流放夜郎。

其实这时的李白已经因天下大赦被赦免,但那时的通讯极为闭塞,作者长达两年,没有李白的半点消息,因此写下这首《不见》。

文人往往清高,有才的文人更加如此,李白也不能例外。他极负诗名,不屑于逢迎他人,因此被很多人嫉恨,而不理解他的人就更多了。

因为不被人理解,所以李白有时更加表现出一副恃才傲物、几乎癫狂的姿态,这也就是诗中所指的“佯狂”。

唯有作者这个知己理解李白,所以作者说:李生往往不被人理解,内心苦闷,只好故做癫狂,这种情形也真是可怜啊!

颔联进一步表达同情:很多人嫉恨李白,甚至称:这个人如此骄傲,不放他人在眼里,真是该杀!那是因为你们都不理解他啊!唯独我知他深意,怜惜他的文采。

颈联更是直抒胸臆:李白极负文采,顷刻之间,千首诗篇就一挥而就。而他本质也不过就是一个心地赤诚的游子罢了!几十年来,飘零各地,有点喜好也就是浊酒一杯而已。

尾联中,向好友发出深情的呼唤:世事如此难料,你我如此坎坷,我们头发都已花白,我就在这匡山脚下等你,还是归来吧,归来后,我俩一起在这里平静地隐居读书。

这首诗是在思念李白、称赞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细细品味,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写自己,因为他俩本就惺惺相惜,都是一样的性格,都是一样的人。

匡山位于唐代绵州的彰明,在今天的四川江油县境内,李白年轻时就曾在这时隐居读书。

相关文章

  • 201704-蒋勋说 唐诗

    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唐诗还是最爱李白,不羁放纵爱自由。读杜甫,想了解安史之乱那段历史,看长恨歌,想了...

  • 读唐诗《绝句》(杜甫)笔记

    一、作者简介:杜甫(712年2月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 读宋词(一)《行香子·述怀》

    有人说过唐诗分为杜甫诗和其它诗,杜甫诗是阳春白雪,初读难懂,但每读必有新得,总不会厌。其它人的诗大部分都是读完就懂...

  • 读唐诗怀李白杜甫

    读书万余卷,尽得古人风。 高歌巴陵道,寻诗向蜀中。 山水无俗色,寺寺余晚钟。 露滴夕光隐,山深欲几重。 悠然不知返...

  • 蒋勋读唐诗-杜甫篇

    没有想到再见杜甫竟是从他与李白的友谊开始,这是为了说明李白的优秀足以让杜甫尊崇还是因为这事在其它不同朝代中的诗人中...

  • 岳阳楼诗词社镇社之宝——登岳阳楼/杜甫

    学诗不可不知唐诗学唐诗不可不知杜甫学杜甫不可不知杜甫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

  • 学诗不可不知唐诗, 学唐诗不可不知杜甫, 学杜甫不可不知杜甫的登

    学诗不可不知唐诗学唐诗不可不知杜甫学杜甫不可不知杜甫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

  • 【151】胎教唐诗不落下

    9.19胎教总是隔三差五,稀稀拉拉的进行着,这几天在给宝宝读唐诗,李白的、杜甫的、白居易的……一首首熟悉的唐诗读来...

  • 这是一本,不需要推荐语的书

    在中国,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读唐诗要看谁的?那么他的答案中一定会有李白,杜甫。也许他还会说别的名字,但是李白和杜甫...

  • 唐诗闲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读唐诗,有三个人绕不过去,分别是李白、杜甫、王维。一般的界定是“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杜自不用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唐诗《不见》-杜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ta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