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女儿报英语单词听写时,无意间提醒了女儿一个字母,女儿立刻生气地摔了笔不写了,嘴里还抱怨着“你每次都这样”。
受到她情绪的影响我也很生气,感觉自己被指责了,像犯了多大错似的会引起她那么大的反应。
如果我带着情绪怼回去,肯定又变成了俩小孩口舌相争,我觉得那样挺伤感情,所以选择先忍耐(并不是真正地接受,所以情绪是卡住的),事后再找时间处理自己的情绪。
我对女儿说:“很抱歉,是我多嘴了,同时也请你跟我道歉”。女儿很不情愿地说了声“对不起”。
事后我反思,那个当下我面对女儿发火的行为是有评判的。觉得她矫情、易怒(身份定位),给她贴了一个负面的标签,所以伴随着我的情绪是委屈、愤怒、抱怨(情绪)。
等我问明白女儿情况后,才知道我的一个提醒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身份定位),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信念),好不容易已经想起来了就差那一秒,结果这份成就感被我毁了,所以她会恼羞成怒(情绪)。
当我们赋予对方或自己怎样的身份定位,便有了与之相配套的信念价值观,也就有了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所以不是别人做了什么造成我们这样,而是我们自己做了什么?
坦诚交谈后我释然了,看到了女儿背后爱的呼求。也让我明白对自己要多一些信任,才能对女儿多一些信任和等待,从而多提供一些她自己能做到的机会,多给予她一些做到后的肯定。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