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毕业的我们,抱着雄心壮志想要在职场打拼一翻。
我们眼神发亮,嘴角上扬。
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我们同时也焦躁不安、失落迷茫。
我们焦虑:怎么职场是这样的?我似乎什么也做不好,而且我不喜欢我现在的职位,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我们迷茫: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现在的职业前景好吗?怎么做才能像书本写的那样,获得世俗的成功,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从小就被教导不能落后的我们,似乎不能忍受自己的无知,迫切地想找到出路,像焦躁的野兽。
“一开始请以漂流的方式行动,过段时间再切换登山型。”
这是瑞可利职业研究所所长——太久保幸夫常常对应届大学生说的一句话,他认为其实最初从事什么工作并不太重要,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得,即使起初觉得自己想做这种工作,也可能会渐渐对其他工作感兴趣。
当然,有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下定决心要投入一生的事业,也是非常可贵的一件事。
机遇接二连三,既有偶然,也有醒悟。因此,与其把重点放在做什么工作上,不如设法让自己置身于能够得到成长的环境,锻炼12种工作的基本能力。
12个工作的基本能力以上是12中基本工作能力的介绍,说它们是基本,并不是说,一定要掌握的意思;而是,你在每一个职业阶段,如果能掌握这几种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喜欢日本的工具书,它们会有很多接地气、易操作的小细节,帮助你更好地领悟相关的理论,更快地开始实践书上讲的内容。在这本书里也是如此,下面我打算讲讲书中最触动我的几点:
☺ 你会聊天吗?是否十分羡慕那些轻易就能和周围人打成一片的人?我是一个不自信的人,常常怀疑自己,非常羡慕那些可以坦然自若地和别人相处的人,我常常在想,怎样才可以更得体地和别人相处,怎样才可以拥有让双方都舒服的相处。
在大久保幸夫的《12个工作的基本》里,谈到“反应力”和“亲和力”,他说“非语言交流”比“语言交流”更重要:
对人态度=表情×55%+声音×38%+言谈×7%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大程度上我们是根据表情来判断对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散发友好的信号,只要控制好自己的表情就可以了,别人是一定可以感受到的。
他还举了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交流手段——点头。
“点头”能向对方表达“我在听你讲呢”、“我对你的话感兴趣”。点头堪称交流的催化剂,能够诱导对方继续说下去,其效果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有些人非常年轻,却能很自然地跟长辈或者领导打招呼,这样的能力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呢?
我们可以从微笑和寒暄做起,微笑发射着友好的信号,看起来毫无作用的寒暄其实是交谈的润滑剂,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做,那么久好好观察那些有亲和力的人吧,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看,成为一个可以迅速融入职场的新人也不难吧。
以上都是一些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忽略的细节,做一个会对他人做出友好反应的新人,努力锻炼自己的亲和力,也许可以在职场获得更好地发展哦!
☺ 都说90后是自负又自卑的一代,我想说,90后也是焦虑的一代。他们生在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每天通过可以接触到爆炸式的信息,在这个快消时代,一切都在讲究快快快,仿佛落后了一秒,就堕入了万劫深渊。所以大多数90后常常处于害怕落后的焦虑中,他们不会处理来自这个快消时代的压力。
大久保幸夫在书中谈到如何消化不良压力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在相同的严酷环境下,以积极思考的态度生活的人,所感受到的压力会比别人少很多。
那么积极思考的思维方式是否能够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得到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久保幸夫认为,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坚持锻炼 “努力就能成功” 的思维模式,同时累积实际经验。
很多人拒绝努力,他们拿命运做借口,认为即使非常努力,但是如果运气不好,那么一切也是徒劳。拿着这个借口,他们心安理得地偷懒,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事实上,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是非常可能成功的,即使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也一定比原来的处境好许多。这样不断的经验积累,就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意志,也会成为积极达成目标的动机。
工作在人生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生是否幸福。在《12个工作的基本》中,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烦恼与疑惑,而大久保幸夫都给出了非常具体解决方法,使人受益无穷,以上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大家都能“12种基本能力”的扶手登上职业生涯顶端的世界。
12个工作的基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