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作者: 那头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7-08-06 23:30 被阅读0次

           

    《安妮日记》

    刚看完电影《安妮日记》,像所有的关于二战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电影一样,看得心情非常沉痛。尽管一直有个念头告诉自己,这只是一部电影,一切都已经过去,但当跟随镜头陷入剧情之后,依然出离愤怒;尽管一直努力想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但似乎依然感性来得更有力。


            安妮一家有一个好父亲,在关键的时候有能力庇护家人,并且在精神上对她们进行支持和鼓励。哪怕在困境中,他依然镇定,乐观,善良,积极向上。正是这根顶梁柱,在恐怖天幕的压迫下,给了安妮相对正常的成长空间。当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规矩和束缚的时候,他身体力行,给安妮做出的榜样,更多是理解、尊重和鼓励,这才让安妮即使在那样极其压抑的环境下,依然保有十多岁少女的自然天性——纯真善良,开朗乐观,叛逆,任性,情窦初开。这一切在和平环境中,像白开水一样自然,可在那样的背景下却显得那么鲜艳夺目,清新自然。当面对生命威胁时,需要的是更多规则和压抑,也正因如此,这种天性的发生显得那么弥足珍贵。生命之花的盛开,是最美的风景,顽强坚韧,自然而热烈,虽然由于恶劣的环境,可能会被抑制,可能会被扭曲,但绝不会停止。就像岩石底下的草籽,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也会发出嫩绿的芽来。这就是时间的力量,它不停留,只是无可抗拒的前行。


            这一切的平常而独特的风景,在纳粹的阴影里悄然发生,也在被纳粹发现之后戛然而止。绝大部分被杀害于纳粹集中营,唯一的幸存者是安妮的父亲,也许坚强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吧!


            安妮曾经问男友:我们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这是很多被迫害的犹太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疑问,也是很多现代人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觉得不能理解的地方。同样生而为人,什么样的动机才会造成这样无法想象的滥杀无辜?也许有一种说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个动机。在很多单纯的人概念里,判断事情标准是对错,但复杂才是这个客观世界的本质,过度简化理解问题的方式常常会导致谬误。在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是: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屠杀不止一次,很多大屠杀看起来都不可思议,但综合分析之后,还是能找出比较确定的动机:很多屠杀都是为了财富,是贫困阶级对富有阶级的抢劫。只是这种劫掠更具有组织性,规模更大,更有迷惑性。虽然能接受这样的分析和解释,但在我仅有的价值观里,依然不能理解这种毫无人性的杀戮,这也许就是中国人世代对日本人具有刻骨仇恨的原因吧!一直不敢去看类似于《南京!南京!》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因为怕看完之后,以后涉日时,会完全被对日的仇恨充斥,毕竟,理性告诉我这于事无补,我仅保留现有的仇恨度就好,我想,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警惕,已经深深融入了大部分中国人的骨血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妮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zn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