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

作者: 小白团成团 | 来源:发表于2017-12-17 17:25 被阅读0次
    什么鬼插图?无所谓了

    不知是怀着怎样的心思看完了《THE END OF THE FUNKING WORLD》,或许从开始到最后只想大喊一声f。

    不知何时起打开百度,打开UC后琳琅满目的坏消息和挑战三观的各种奇葩再也不会如最初般不可思议与愤怒的发指。如果来不及闭上眼睛,就告诉自己,人就是会越来越糟糕。于是,不管沸沸扬扬的江歌案,不看戏精的诞生。努力营造一个好心情,窝在暖暖的屋子里喝着从未讲究过的淡茶,品尝开水的味道。只是偶尔的小躁动,还是想跳脚。

    想要离家出走,在小时候都未有的念头在渐渐年长至年老的日子里却如蝴蝶般不时盘旋飞舞,那么诱人。只是家的定义已从父母扩展到工作、城市、生活,出走的理由从没能完成作业到越发难以掌控的人生,还是未脱出恐惧、害怕、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几年前甚嚣尘上的一句辞职信上写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掀起轩然大波。或许,因为这是成年人的世界里第一句光明正大的起誓,一次宣之于口、形诸文字的对生活的反抗,对人生重新掌握的呐喊。只以振聋发聩来说大抵相当于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同样应该被写入历史的。

    只是恰如两千多年前的农民起义到第一个当了皇帝的农民朱元璋之间隔了近一千五百年般,无数人摇旗呐喊着“想去看看“,大多还是在某个周末的晚上登上了附近一座稍微隆起的土丘,便算是对生活的反抗下最努力的做法。或许还有假日里在满是脑袋的景点,留下几百人背景的自拍照。

    我不知道这次的起义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毕竟朋友圈里最多的照片变成了各处的风景,日常的炫耀是我去了这个地方或那个地方旅行。只是这种感觉似是怪怪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似乎本应是咆哮出的“去看看”不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标识,刻板了驯化了的标签。如狮子与猫,也可说是同一种属。

    支教时的一位伙伴我称他为周老师,这不是平日问好的叫法而是个外号。因他不单是支教的老师,支教之前他已经做了三年的老师了。我曾问他为什么来山里,很少有真正的老师来支教。他说是不想做老师了,为自己的教师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支教后,他要先去趟西藏,去旅行,然后开一间水果店。一年后,他回了上海,还是做着教师。没去西藏,没有开店,他的反抗,挣扎出了一年。现在,我看他朋友圈里和学生互动的笑,庆贺、惋惜的滋味太过纠缠,不知哪个稍稍好。

    前几日“佛系90后”的说法一如“我想去看看”般成了口头禅。无所谓、不在乎、没什么,打出这几个词时,手都是颤的,恰如其分的生活态度似直戳戳地写进心里。从呐喊、咆哮到现今温吞如水里混着些微自嘲,只是几年,摇着旗的人便消减到面带微笑、随意摆布。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先生写这句诗时大抵是悲愤、愤慨带着无奈的。现今,习惯了躲进小楼,却没有愤慨而是用漫不经心掩饰最不想面对的无奈。曾经,喜欢听摇滚,喜欢崔健,喜欢《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现在,喜欢听民谣,喜欢谢春花,喜欢《荒岛》。

    公众号、简书里泛滥的鸡汤文,大抵是许多的“佛系90后”终究还想要舔舐一下安慰自己。没什么说的,缺啥补啥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最后,想咆哮一下,还是写得平平淡淡,无所谓了,没什么。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捌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F××K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ay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