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感觉东野圭吾更像一位心里分析师,案件的凶手很快就找到了,但是做案的动机却费了很大力气,从凶手的工作到感情再到学习、原生家庭,抽丝剥茧一样,分析凶手的心理,他对被害者的恶意是如何一点一点累积的。其实,说到底凶手的恶意是对自己,没办法接受自己,如果说小时候对环境的恶意是来自母亲的影响,那么随着小学、初中的成长,他的恶意更多的是对自己,只是被害者让他更加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不堪,在面对校园暴力时,他不能做到像受害者一样不屈,面对被害者对自己的照顾和关心他报以诋毁,面对被害者梦想的实现,更让他对自己不满,恶意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不敢面对自己曾经的懦弱,不上进和无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