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本传世已久的世界名著,故事剧情并没有太多值得赘述的地方,借用某站某阿婆主在视频说的:
她向往浪漫爱情,却陷入乏味婚姻。追求名媛生活,却落入消费陷阱。人设大致相当于法国版的潘金莲……
我也不想多评价关于艾玛一步步被消费主义和浪漫主义双重裹挟最终坠入深渊给现在的年轻人带来的警示。我更想记录的是我在读本书的时候,那些文字描写带来的触动。
老福(且不论这么称呼是否合适)在本书开头就以一种超脱的旁人视角(甚至不是第三人称)——“我们正上自习,校长进来了……”这几乎奠定了一种“不是我在跟你说这个故事,而是你自己在观察”的奇特基调。有什么区别呢,讲故事的人通常会不经意的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带上自己的情感倾向,所以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好人和坏人”。而老福却没有做这样的事,正如全书的结尾:
(小贝尔特)见他不动,她以为是跟她逗着玩,便轻轻推了他一下。他倒在地上。他死了。
三十六个小时以后,卡尼韦先生应药剂师之请,赶了过来。他作了解剖,一无所获。家产全部变卖抵债了,最后还剩十二法郎七十五生丁,这笔钱给包法利小姐作了去祖母家的路费。可老太太当年就去世了,鲁奥老爹瘫疾在床,一位姨妈收养了她。后来这位姨妈经济拮据,迫于生计就把她送进了一家棉纺厂。
这种冷眼旁观的描述让这个悲剧更添一份悲凉。
除去这种悲凉感外,对于人物心理的种种描写更是精彩。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什么样的感觉?
夏尔惊讶地注意到,她的指甲白得透亮,十指尖尖,比迪耶普象牙还明净,修剪成杏仁的长圆形。不过她的手长得并不美,或许也不够白哲,指节那儿瘦削了点儿,整个手也太长,轮廓线有欠柔韧。她身上的美,是在那双眼睛:虽说眼眸是褐色的,但由于睫毛的缘故,看上去乌黑发亮,目光毫不羞涩地正对着你,透出一种率真和果决。
她的颈脖露出在白色翻领上面。中问分开、紧贴脸蛋的黑发,梳得非常光洁,看上去齐齐整整的分成两半,正中一条细细的头路,顺着脑颅徐徐向上,两边的头发几乎盖没了耳朵根,拢到后脑勺绾成一个大发髻之前,呈波浪形地弯向太阳穴,这种发式乡村医生可是平生第一次看到。
至于夏尔,他没想过问问自己,为什么到贝尔托会这么高兴。即使想到了,他相比也会把自己的热心归因于病人的伤势,说不定还会说成是指望有笔可观的收人。然而,果真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他到农庄造访才会在他平庸的行医生涯中,变成一次可爱的例外吗?碰到这些日子,他这是早早起身,骑上马背就让它一路小跑,不时还要场鞭策马,随后他下马在草地上把靴子擦干净,进门以前还要戴上黑手套。他爱进这院子,爱栅栏门被肩头顶开的感觉,爱那只在围墙上引吭高歌的公鸡,还有那些前来迎接他的伙计。他爱那谷仓和牲口棚,他爱把他的手握住、一面拍一面管他叫救命恩人的鲁奥老爹,他爱厨房刚擦过的石板上爱玛小姐那双小巧的木鞋,她脚下的后跟使身量显得高了一些,而当她从他面前经过时,木头的鞋底很快地掀起,拍在高帮鞋的皮帮上发出千涩的声响。
没有天花乱坠的词汇,但是认真去读这些文字,就能深切的感受到包法利那颗躁动的心里满溢的爱慕。
“不甘寂寞蠢蠢欲动”是什么样的感受?
自以为已经让她感到很美满,这对她来说真是一种愚不可及的侮辱,他居然就此心安理得,那更是一种忘恩负义。
第二天日子可真长。她在小园子里散步,沿那几条小径来来回回,在花坛前站定,在果树前驻足,在神甫像前仁立,审视着这些往日那么熟稳的东西,心里不胜惊讶。舞会仿佛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是谁,竟会使前天早晨和今天晚上相隔如此遥远?沃比萨尔之行,在她的生活中留下了一个窟隆,犹如暴风兩一夜之间在崇山峻岭劈出了长长的罅隙。但她还是忍了:她把那身盛装,连同鞋底被舞厅地板蜡染黄的缎鞋,小心翼翼珍藏在衣柜里。她的心宛如这缎鞋:一旦擦着华贵而过,便留下了无从拭去的痕迹。回忆那次舞会,成了爱玛的必修课。每逢星期三,她醒来便想:“哦!一星期前-两星期前-三星期前,我还在那儿来着!”
她端详它,打开匣子,还去嗅衬里,闻闻那股马鞭草香精和烟草夹杂的气味。它是谁的?是子爵的。也许是情妇给他的礼物。绣出这小巧玲珑的纹徽,那位小姐可得悄悄儿躲着人,一连几小时俯着身子,专心致志地飞针走线,松垂的发髻披拂在植木绷架上。十学布的经纬之间,亲炙过爱情的气息,一针针,一线线,绣出的不是盼望,就是回忆,所有这些交叠的丝线,都是尽在不言中的激情的赓续。而后,一个早晨,子爵带走了它。当它还搁在宽宽的壁炉架上,置身花瓶与蓬巴杜式座钟之间时,他俩说了些什么悄悄话?此刻,她在托斯特。而他,却在巴黎,在巴黎!这巴黎到底是个什么样儿?多么了不起的名宇!她低声念叨着它,好让白己感到愉悦;它在耳边回荡,犹如大教堂里管风琴的和声,它在眼前闪烁,连发乳瓶上的标签也在熠熠生辉。
透过这些文字,你甚至能想象到那只在艾玛心头轻挠的手!
《包法利夫人》的诸多描写,个人感觉对于练习共情能力极有助益,共情不是“设身处地”去想“如果我遇到TA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想”,而是“以TA的立场和视角去感受TA的感受”,这也是我给自己的读书笔记取此名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