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送给自己的问题,也是一个想要思考的问题。
我过得好吗?好啊,当然好。这是第一感觉。
日子有条不紊地推进,我们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孩子们越来越大,早晨起床后的鸡飞狗跳渐渐离我们远去。孩子们自己穿衣下楼,围在一起吃热腾腾的早餐,吃完饭一起刷牙,在清晨涤荡心肺的空气里,一起骑自行车上学。哥哥和他的同学一起走,我陪妹妹从后面跟上,幼儿园里跟老师、跟孩子告别,骑车回家,拿包,锁门,开车去上班。
10分钟的路,每次都能专心致志地听一段蒋勋老师的红楼梦讲解,他对曹雪芹的爱和赞美,是深入到骨子里的,他对文字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带有足够的悲悯和尊重。喜欢他的声音,喜欢有他陪伴的路途。
听了很久的《红楼梦》,最近开始听冯唐,一个可爱的北京小伙子。他的《成事心法》,虽然不及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更能引起我的共鸣,可是,他讲故事的方式和处事的态度,却能让我鼓励到自己,接纳到现实中的自己。
工作并没有很忙碌,可是总有那么几件事,需要处理,需要讨论。庆幸我有个好搭档,庆幸办公室的气氛总是那么随意和放松,庆幸我能享受我的职业。又快乐又能挣钱,还能早下班,满腔的感激之情,带着满满的幸福。
两点钟下班,可以小憩一会儿,可以弹会儿琴,可以吃点东西,等着三点放学回家的哥哥。陪他腻歪,给他准备零食水果,然后我们会接妹妹,会有接着的游泳课,芭蕾课,钢琴课,中文课,也有什么都不用干的就看电视吃冰淇淋的下午。
周末的美好,从早餐开始,煮鸡蛋,榨果汁,买面包,丰盛而又日常,一家人围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每个周末都有不同的节目,孩子们有了兴致,视野被打开,做父母的,也乐在其中。
晚上呢?我终于直面我的问题来了。
年初时,许下宏愿,也斗志昂扬,我在简书里勤奋写字,坚持日更。然后呢,倦怠了,计划买贝的,担心投入之后桎梏了自己追寻美丽生活的初衷,默默放下了。我健身,追剧,我和朋友约着看电影,做指甲,喝酒聊天,我在享受我飞扬的青春。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留下的文字,越来越少,如果不是007不出局的一周一次作业,我肯定连一篇文字都不想写了吧?
这又违背了我的初衷。那我过得到底好不好呢?
稻盛和夫先生说:“人,要拥有一个大的梦想,一个大得过头的,超越自身实力的愿望。”我的愿望在哪里?是十年后买得起那只满钻的金表吗?还是和先生一起,同坐在一条船上,感受繁星当空,看飞鱼在月光下起舞的环洋之旅?那些个小小的愿望呢?带一些关爱和温暖给身边独处的老人,教会暗夜里挣扎的朋友去自强,作何解释呢?
所有这些,哪一个又大得过头呢?此生我又想要成就什么呢?设想一下自己的死亡,我能留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墓志铭呢?曾经以为,“我爱过,快乐过,满足过,我对此生很满足”,是我的终极追求。可是,我的灵魂会因此比出生时更高尚一些吗?
或者,我可以做得更多吗?当孩子们独立,当我的时间充裕,去埃及和希腊卖太阳能板吗,为了那里无私的太阳,做合伙人的事业?研究自己喜欢的那套系统,帮助更多的人找到方向,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吗?
黑夜自有黑暗笼罩,尽管有黑的眼睛,我仍然看不清前方,人生,真的是盛装端热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