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孩纸一放暑假,好多麻麻都跟着解放。
不用早起送他们上学,不用大中午拎着他们到食堂吃饭还要打点他们做作业,也不用一下班就赶回家辛苦做晚饭,更不用一晚上光顾着督促他们学习,还能有空刷刷剧,看看靳东的盛世美颜,看看马伊琍怎样一路打怪还顺带着背叛闺蜜。
不过这些都还不够,最爽的就是把熊孩纸丢到夏令营。十天半个月彼此不相烦,每天就视频通话十分钟,绝对母慈子孝。
那天几个朋友在群里聊夏令营。
A:我儿子学校和教育局搞了个去美国、加拿大游学的夏令营,都是相熟的同学,而且他们班主任也跟着,我觉得还蛮好的,就把儿子报名了。
B:我到现在都还没去过美国呢,你们跑得真快,这个夏令营多少钱?
A:十五天5万多吧。
B:这么贵?!5万多都要抵上半年工资了。这么贵的夏令营都干嘛啊?
A:好像是上午学习,下午就各种社交活动、集体运动什么的。
B:好像也没学什么啊,实在太贵了。我就给儿子报了个10天3千多元的乡村夏令营。关到乡下去,和大自然接触一下,搞一些科学实验,我觉得也蛮好。
。。。。。。
到底是5万多的美加游学夏令营好,还是3千多的乡村夏令营好?
虽然没有参加就没有发言权,但至少说明,孩子教育的开支绝对是家庭开支的大头。
南都周刊做了一个统计。国内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大概是134万元开支,出国需要262万元。不过,这个数字应该不含顶尖阶层吧。
比如“先定一个小目标,赚它个1个亿”的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从小在新加坡Swiss Cottage读小学,然后到英国温彻斯特公学读中学,然后又到伦敦大学学院读本科。
即使如此,上面这两个统计数据感觉分分钟就会被时代抛在身后。
你想想,也就普通中产家庭,一年就要花个5万多参加美加游学夏令营,都顶上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中产底线标准了。
2、
那为什么即使只是普通中产家庭,也要咬牙把孩子送去参加这么贵的夏令营呢?
我们知道,所有的决策都需要动机。
而动机又分为三大类: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
一套动机方案常常三者皆有,如果没能三者联动,通常就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比如,以色列有家托儿所规定,托管儿童在下午4点前必须被接走,但家长经常迟到,就导致每天托儿所下班时都要有一名教师留下来等待那些姗姗来迟的家长。
那么该怎样避免家长迟到呢?
托儿所就新出了一个规定:迟到10分钟以上的家长,每名儿童每次罚款3美元。
结果,这个规定一出来,家长迟到的次数立刻增加,甚至比之前翻翻。
这项惩罚性措施显然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
一是从经济角度看,3美元的罚款太微不足道了。按照这个价格,某个孩子的家长即使每天都迟到,每月只需多花60美元,仅为月托管费的1/6;
二是这个措施只强调了经济手段,所以是用经济手段(3美元罚款)取代了道德手段(家长迟到时理应产生的内疚感),家长每天只要多花几美元就可以消除内疚感。
那么回到“为什么即使只是普通中产,也要费力参加这么贵的夏令营”这个问题上。
只能说这个夏令营的设计,完全满足了家长这三类的决策动机。
一是经济动机:15天5万元的美加夏令营支出,属于中产咬牙支付得起、又能彰显经济实力的费用;
二是社会动机:学校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必定会在学校内部或者教育局资源上进行倾斜,参加就会获得社会认可感和同一圈层的社交亲近,不仅是孩子,还连带家长;
三是道德动机:只要参加这个夏令营,就会让家长占领“我是多么重视孩子的教育”的道德高地,保不准还能作为日后与孩子各种冲突中表明父母之爱的有力证据。
所以你看,即使只是简单的决策达成,背后也包含了如此强大的动机。
3、
那么问题来了,即使这个决策满足了家长的经济、社会和道德动机,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真的是图样图桑破。
你不知道,这只是中产家庭的第一步。为了保证这笔钱花得物有所值,家长们还有一堆的后续工作要做。
当然,即使没能参加美加夏令营的家庭,后续空间仍然一大把。
首先,不要破坏参加美加夏令营的美感。
参加美加夏令营,是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表现,但不能够作为家长未来在道德上绑架孩子的工具。
在《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虎妈,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砸挂卖铁换了学区房,天天把女儿关在房里学习。动不动就把“我们为了你的学习,把大房子都卖了,才能让你上到这么好的小学”挂在嘴边,要求女儿在学习中做出对等的反馈。
还有《小别离》里,海清饰演的妈妈也是。将自己的工作付出对等于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孩子在成绩无法达到预期时就因此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从而引发一系列家庭矛盾。
这几种动作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所以,即使是中产家庭,拿出5万元为孩子报名参加美加夏令营,家长也不要把这个当成个事儿,时时挂在嘴边。孩子考试不好时念叨,孩子贪玩时念叨,孩子不努力时还念叨。
多念叨,就会让孩子把你的好全都拉在了脑后,巴不得家长不要再这样付出了,让自己背负这样重的道德负担。
还不如,就把这次夏令营的付出,当成沉没成本,绝口不提。
其次,参加美加夏令营只是扩大眼界的方法之一。
去美加夏令营,家长们图的就是能够让孩子们去各大名校参观,开拓视野,从此锁定奋斗的目标。
这确实可以开拓视野,但这也仅仅只是开拓视野的一种方法。那些没能参加的家庭,你们还有无数种方法帮助孩子开拓视野。
想和外国小朋友们直接对话练习英语口语?随便去个英语学习APP,都能提供和老外的定时交流,还能自己选择对话程度。
想去体验国外名校的教育?只要付费,网络上很多这样的教育资源,还有各种名人公开场合的各种演讲,免费资源也多的是。
当然,如果一定想去现场感受,完全可以在全家赴美加旅行时顺带预约名校参观即可。试一试Airbnb,不仅可以入住当地人家,还可以与当地人共进家庭餐,体会地道的当地生活。
当年依文董事长夏华参加法国一个奢侈品论坛时,就被人刁难过。
有人问她:请问你们中国有奢侈品的渊源吗?
夏华落落大方:你知道《红楼梦》吗?《红楼梦》里妙玉把昨夜梅花上落的雪烧开了,就为了给宝玉泡一杯茶。这比起西方人酿造红酒,哪个更奢侈?
你也不必纠结这个故事里随机应变的成分,姐只想说,决定孩子眼界的,比起一两次的美加夏令营,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眼界和见识。
再次,不要对参加美加夏令营的效果赋予太多期望
即使参加了夏令营,也不要对就此能够打入上个阶层抱有奢望。
且不说这种阶层流动不是一次夏令营就可以搞定,放长远了看,在阶级上升方面,教育的作用是微乎其微,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防止富裕阶层的后代跌落到社会下层。
所以,未来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中产的孩子未来仍是中产。
所以,在当前阶层还有调整空间的前提下,中产家庭最重要的不是砸锅卖铁,参与富裕阶级的教育竞赛,而是从小带着孩子,学会田忌赛马,以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某项可以长期积累的技能上,以便未来获得更好的溢价,说不定就实现了阶层流动。
再退一万步,即使不是为了阶层流动,至少也要不被人工智能替代吧。
马云爸爸不是说了吗?
“我坚定希望未来的孩子,多花在琴棋书画上面,音乐让孩子能够产生智慧袁泉,下棋让孩子懂得格局、布局、舍和得,书诗歌懂得执着坚持,画培养想象力。想象力、好奇力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未来生存的必须条件。”
4、
在《我的前半生》里,有个情节特别刺眼。
追求子君的商场采购部经理老金,开着自己的小破车到子君家楼下,正巧撞见唐晶开着宝马去上班。
得知唐晶是子君的大学同学时,老金就感慨: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亲眼见到这个圈子里人。
所以,说到底,还是家长们自己的努力最重要,不要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望子成龙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