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不花的书《沟通的方法》中,我学到了“乔哈里窗”。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与他人沟通。
什么是“乔哈里窗”
“乔哈里窗”是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和哈里·英汉姆提出的一个模型。乔哈里窗把人们的信息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信息,这是沟通中的共识区,双方享有的信息完全对称。
第二种,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信息,叫做我的盲区。
第三种,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叫做你的盲区。
第四种,我们都不知道的信息,这是特别“可怕”的一类,因为它是沟通双方共同的盲区。
为什么要了解乔哈里窗?
开放性 = 扩大共识 + 消除盲区
乔哈里窗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盲区,有助于我们保持开放性。当我们和别人沟通时,有时会想当然,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了解了乔哈里窗后,我们就会理解人与人沟通时存在许多盲区,努力去消除盲区,扩大共识,就能更好地沟通。
如何使用乔哈里窗?
使用乔哈里窗有四个步骤:
- 穷尽自己的已知。在和别人沟通前,先在笔记本上列出你知道的事项。
- 盘点自己的未知。搞清楚自己应该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
- 尽可能探寻对方的已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
- 探寻你们双方共同的未知。
最糟糕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果知道自己的未知,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或向别人请教去搞懂。而不知道自己的未知,就连尝试弄懂的机会都没有。
穷尽自己的已知和盘点自己的未知,都是与别人沟通前需要准备好的。在与别人的沟通中,需要探寻对方的已知和双方的未知。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用“我们”来代替“你”。因为用“你”时,可能会有指责的意味。
我觉得这四个步骤中,还可以加入一个步骤:将自己已知而对方未知的部分展现给对方。在我目前的工作中,我的工作量和花费的时间精力对于对方就是未知。我应该尽量展现给对方。否则对方不认可我的工作量,还以为我漫天要价。而对方的最终报价对我也是未知,但对方是不会告诉我的。而我们共同的未知是开始之前,无法对工作量做出较准确的估计。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做,经常会估得太简单。如果付出的时间精力太多,也只能自认倒霉。下次估计时,再多估一点。总之,盈亏大致平衡吧。不能总是占便宜,也不可能总吃亏。
学习了“乔哈里窗”,我们对沟通过程中的矛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期待我们能用好“乔哈里窗”,让沟通更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