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个只停留在历史书了解的国家,一个仅仅只是通过漫画了解的国家,一个在国土资源及其匮乏的情况下,还能让国家经济能排前几位的小国家。
在隋唐时期,日本潜心学习中国的文化,日本文化谱系中的中国影子也随处可见。日文、医药、茶道、饮食、弓道、服饰、礼仪以及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弥生文化”,无一不是受中国的影响。
在日本保留了大量的汉文化,反观我们自己的国家,又有多少汉文化精髓保留下来,不可而知,对于自己汉族服饰,曾经是一无所知,更加能于自己民族还有特定的服饰还心存疑虑。
最近一直在看《日本人的活法》,作者是一位记者,从自己的经历写下了这本书。
看到其中两篇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两国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1 日本年轻人为何愿意去乡下当农民
故事讲述的是作者的一位同学,在东京一家设计公司工作,月薪20万日元,富不了饿不死的一个小白领。
工作几年后,这个同学选择了回乡下过起农民的生活,因为政府有鼓励和奖励政策,可以申请几百万日元的启动资金。
在东京地价、房价、物价都很贵的前提下,根本存不到作务的积蓄,然而在日本乡下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日本的乡下一年收入也有300万日元收入(约20万人民币)。
再看看我们国内,生活偏远山区的年轻人都你追我赶的往大城市发展,留下体弱多病的老人与还在成长中的儿童在落后的山区生活。
2日本人的爱乡之情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在日本的8月份有一个御盆假期,习俗源自于我国佛教的盂兰盆节,这个假期相当于我国的清明节,这个节分为春秋两季,我国选择了春季,日本只好选择秋祭。
这个祭祀有一个星期的休假,背井离乡的人,外嫁的人都会回到老家,大家一起举办祭祀活动和文化节。
文化节活动相当于国内的花灯展,只是规模比花灯展更加具有规模,活动全部都是民众自己集资、自己制作、自己排舞,而政符只负安保和秩序维持工作。
文化节有花车游行,还有大鼓队沿途助阵,有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参加这种文化节活动的组织调配,也有很多人在文化节活动中结识并结为夫妻。
每年很多人都早早积赞年休假,就为了能早一点赶回老家并且参与花车大游行活动,没有报销车旅费、也没有补贴、甚至没有饭钱,然后几十年来大家一如既往,问其原因:故乡永远属于自己,这里有太多的眷恋,太多的回忆,也有守护这份文化的责作。
作者把这份感情理解为“爱乡之情”
在日本没有爱国主义教育,源自于在二战期间,日本实施的爱国教育最后演变成军国主义教育,让大批年轻人走向战场侵略别国,最后丧命于他乡。所以对于现在的日本爱国教育=军国主义。
那日本人爱国之情由何而来,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居多还是深爱自己家乡之情,上升到爱国,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从课堂上浇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传统的文化影响,由内而生、连结、熏陶并潜移默化形成的。
反观我们国家的爱国教育,在还处于生长什么都不懂的幼儿期,就开始在课堂大谈要爱国,请问什么是爱国?什么又是不爱国?
作者在最后写下,爱国其实不需要教育,只需同要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权力。
前段时间小区有个选举活动,具体是选举什么不清楚,小区里每位成年居民都拥有选举权和选票,可是我们选举的人往往是什么的一个人,我们无从得知,更别说长什么样子,让我们凭空选举一个,那还不如弃权不选。
很多事情太过于形式化,而让人觉得不走心。
爱国教育也是如此,过于形式的东西,只会停留于表面,而深入人心的却世世代代流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