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历史方面的书,应该说有些颠覆我原有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历史到底如何,事实真相是什么,也许还真说不清。比如在以前印象中秦始皇就是暴君,毕竟书本很多内容都是那样描写陈述,但后来随着各种途径的了解,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相反现在更加佩服秦始皇,心目中真正的千古一帝。而当前所读这本书主要讲述秦制是如何影响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虽然秦朝只有短短十多年就灭亡,但后面历史朝代更迭都没有摆脱秦制的影响,相反而是被后面的各帝王应用得越来娴熟和完善,更能说秦始皇的厉害与伟大,一个制度竟然影响几千年,直到清朝灭亡才结束,其实现在多少还是有某些存在,只是不言而喻,正如那句,历史不就是某些轮回吗,不要以为今天发生的事就很新鲜,其实历史早有过。
书中很多内容都是在揭示历史阴暗的一面,也许为证明秦制的影响。比如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为了实现自己战争的欲望大肆搜刮民间财力及人力,采用“均输”方式,国内商业一切由政府统管和经营,最出名的就是“盐铁官营”,老百姓只能从政府手里购买,价格自然由政府决定,后面这一方式扩散到其他方面的商业。老百姓的辛苦劳作的微薄收获,最后为了生计又不得不把财力与人力回归到政府的吸收中去。又如大唐贞观年间的繁华,世界的中心,都城规模如此巨大等也只不过是政权的附属品,皇权的象征,与老百姓毫无关系,反倒是通过剥削百姓而实现。李世民是出了名的纳谏帝王,而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在大臣与朝堂树立自己贤能的一面,实则还是不断满足自己的私欲,只不过他愿意和大臣一起玩这场游戏。各个帝王诸如此类的列举繁多,让你看到历史的另一面,也许就是为证明秦制影响做论据。我们姑且
那么“秦制”到底是什么呢。
其一,以官僚集团而非封建贵族作为政权统治的基础。封建贵族有可能与皇权正面博弈,形成较为稳固的契约或类契约关系,进而有可能诞生私有产权之类的概念。但官僚集团一方面是皇权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与皇权之间的冲突几乎不可能形成稳固的契约或类契约关系。秦制所追求的是“莫非王土”和“莫非王臣”。
其二,皇权与官僚集团在施政中的主要诉求,是尽可能提升汲取人力与物力的强度总量。为做到这一点,他们致力消灭一切有影响的人与组织,追求散沙化与原子化的扁平社会结构。不惜牺牲社会活力。 其实商鞅变法的核心逻辑就是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就越强盛、越稳定。简而言之,百姓不重视学问,就会愚昧。百姓愚昧,就不会与外界有过多的思想交流。没有过多的思想交流,百姓就会一心务农。百姓一心务农,国家就会强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