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最美的情感就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定任何的条件。
人际沟通大师麦克斯维尔博士在他的《共赢》一书中告诉我们:唯有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你才能获得他们无条件的信任并实现自己的成功,这就是“共赢”。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这样,如果想和孩子做到共赢,也同样需要全心全意的对待孩子,帮助孩子。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做到全心全意的对待孩子,和孩子实现共赢呢?父母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001:拆掉心墙:透镜法则告诉我们,你是怎样的人,就决定了你如何去看待别人。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哪哪做得都不好,于是为了想孩子变好,就处处贬低孩子,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变得更好。这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其实不是说孩子不够好,而是父母自己内心的投射:他们说孩子差的时候,其实是他们担心自己差,他们要把这种不好的感觉甩给孩子。孩子接收到了父母传递来的信号:我是什么都做不好的,我是差劲的,其结果当然是孩子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差,离父母的期待更是越来越远。
我们如果想让孩子达到自己的期待,我们首先就需要拆掉自己的心墙,改变自己的认知,用“抱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具体做法就是:孩子发展好的时候,我们要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我们要支持他。
002:搭建心桥: 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就是来自赞美,特别是来自权威或重要人的赞美。
这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赞美是孩子最需要的,也是孩子最看重的。这也代表了父母对孩子极大的肯定。父母如何发现孩子的好呢?这就需要父母放下对孩子挑剔的苛刻的眼光,蹲下来用欣赏和接纳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会与孩子建立积极的链接,搭建与孩子之间的心桥,这样我们才会更容易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理解后,会更积极地与我们合作。
003:主动过桥: 这里说的主动过桥,就是要主动出击,主动向对方示好,表达友善。
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是从属于自己的,所以父母就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对孩子做任何事都是命令式的。但孩子却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感知系统,更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是压制时,他们自然不会合作。这时父母们就很不淡定了,认为孩子不听话了,怎么管都管不好了。
人和人之间相处的黄金法则就是:想要别人对你好,你先要对别人好。我们与孩子相处更是如此。想要孩子接纳我们,与我们合作,我们先要对孩子友善,先要用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其实和孩子相处时,我们完全可以暂时忘掉自己是父母,无条件的去关注孩子,对待孩子向对待朋友一样,平等而又友善,孩子也会积极的回应我们,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做父母的能量,与孩子实现“共赢”。
科胡特曾经创造过一个术语叫不含诱惑的深情。这里的诱惑就是指条件,父母爱孩子是不需要设定任何条件的。其实,不是孩子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才爱他们,而是我们全心的爱孩子,满满的欢喜孩子,最终孩子才会符合我们的期待。
只有做到不含诱惑的深情,才会有最深情的收获。
【参考内容:武志红的心理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