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今天两个感受。
01
做完看了一本书《大脑觉醒》,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不断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却从来不停下来拿这些知识点来整顿生活经历,实际上违背了大脑的原理,违背了觉察反思编码原理。
当你读到书中的知识点和作者所举的例子时,就要在大脑里面搜索亲身经历过的例子,然后进行辨识与归类。
你必须在读完后停下来,搜索大脑中是否有同样类型的经历,然后把同类型经历明确地贴上这个标签。
什么意思呢?
我们学习书上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如果仅仅是学习,从来不实践行动,那么这个观点对你来说就只是个知识和讯息。
任何一个观点,只有经历过行动,让这个观点变成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认知。
这个解释跟上面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出一辙,都是要经过自己的实践行动,才能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就告诉我们,认知和行动是有紧密关系的,行动是保证知识变成自己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关键因素。
没有行动,学到的任何东西都仅仅是知识信息,看过也就看过了,并不会变成自己的什么感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依然无法改变的原因,因为没有行动,仅仅是知道了这个道理,仅此而已。
自己在减肥前,对于「管住嘴,迈开腿」这条至理箴言,深信不疑,但是也仅限于此。
当自己真正开始行动,开始付出努力时,发现这句话背后有太多东西了,既有对自己的挑战,又有对大脑进化的挑战,更是对人生规则和人生原则的建立。
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去行动,那么对这句话也只能从别人口中获得一些琐碎的感受,而且还不见得深刻和正确。
只有当自己真正实践了以后,很多事情变得明朗,自己甚至都不用照搬别人和书本上的理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总结出一些sop,或许这就是最大的价值了。
因此,想要一个观点真正变成自己的认知,一定要行动,身体力行永远都是最佳选择。
02
感觉最近压力有些大,白天在工作,完全顾不上写作。
晚上回到家,一方面要管老大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陪老二玩耍,对于自己的写作和群内交付,显得有些时间紧张。
好多时候都是用非常碎片的时间来进行,碎片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候一段话,可能要中断五六次。
每中断一次,再接上刚才的思路,就要思考半天。
而我就在这种极限拉扯和内耗中完成每天的写作和交付,感觉确实有些累。
不过,这也促使我开始寻找更适合我的时间管理的方法,以及更适合我自己的管理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越来越感受到提前早起写备稿的重要性。
早上早起半小时,利用思维比较清晰的状态下,努力写完初稿,白天见缝插针地去整理自己的思路,的确应该成为自己的一种新的方式。
我觉得,既然想要建立自己的超级个体,想要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IP,每天日更,对于一个素人来说,真的很重要。
文章质量重要吗?重要。
但是数量可能更重要。
现在的读者,几乎每天都处在大量信息流中,太多同质化的内容,都在不断撕碎读者的专注力。
在这种情况下,你写什么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坚持在写。
读者可能不一定记住你写过的内容,但是一定记得每天坚持写作的你。
这本身就是一种构建自我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为了能让自己每天坚持写,我需要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写读书卡片,把自己每天想到的、读到的、看到的一些有启发的内容,整理成属于自己的专属素材。
通过这些素材的整理,可以让我源源不断地产出内容。
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每天多积累各种卡片。
写作从来不是从零开始的,一定是各种积累的素材的排列组合。
每天积极感受生活,多读书和文章,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每天的素材库,这样可以更好利用自己的这些碎片化内容组成文章。
其次,手里一定要有存稿。
日更是个长期的事业,但是人生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
谁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规律性地生活和工作,总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遇到了这种情况,如果依赖每天写作来维持日更,那真的就太危险了。
每当这时候,备稿就是大救星了。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备稿来延续日更,确保自己的超级个体的构建过程不中断,是作为一个新手、素人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定要多多储备存稿。
第三,倒逼每天读书。
写作输出,一定先有阅读输入。
当觉得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一定是输入出了问题。
通过每天坚持输入和思考,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输出、表达、分享,通过日复一日地刻意训练,终究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