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写作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否记住你所要表达的内容,你所刻画的人物,以及人们在此过程中的阅读体验、阅读享受和读后收获。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称,在那种炫耀浮华的文章里,遣词造句都是各自为政的,置全篇效果于不顾,如演戏开场日,项臂各挂华丽珠宝的老姬一样。
读完《敦煌》,方真正体会到东坡先生评论之切中时弊,井上靖先生文学功底之醇厚,文化学识之高深!
井上靖小说《敦煌》的写作风格和手法,有点类似于黄仁宇的《万吏十五年》。没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没有华而不实的富词丽藻的笔墨炫技;在作者波澜不惊,不惊不诧的边叙写,边解说,边评论中,用简洁精妙的语言,展示出了敦煌藏宝库里那浩繁经典的来龙去脉。
即便没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一样有许多令人一阅难忘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赵行德
即将把“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由美梦变成现实的赵行德,在“漫长”的等待中,坠入梦乡,在梦里忙着答复天子策试———如何应对西夏铁骑蹂躏灵武之地,却错过了最最要紧的殿试,而因此误打误撞,去了西夏当兵打仗。
过程中因缘巧合,遇到落难的回鹘公主。回鹘公主为了向他表明心迹,不惜为他自戕。回鹘公主之死,使赵行德尽管思乡情切,却无意重回故国,舍命边疆的意念悄然盘距心间;回鹘公主之死,也让赵行德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心被佛教深深吸引了。在他看来,人类日渐渺小,人生益显得毫无意义。但他却对令他有如此想法的佛教深感兴趣,从此热爱上佛教经典,并用尽一生心血和力量保护佛教经典,甚至于为之负付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朱王礼
朱王礼,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英勇善战,刚毅顽强的西夏军的老将军,虽粗暴无礼,却也一诺千金,情深义重。
为了替回鹘公主报仇,为了中原人民免遭生灵涂炭,他反戈一击,誓要杀死李元昊,以泄心头之愤。虽兵败折戟,但其热血豪情,却令人震撼。
回鹘公主
在战乱中落难的回鹘公主,赵行德,朱王礼都想将她据为己有。然而,在她那轮廓鲜明的脸庞和弱不禁风的姿态里,都透出一股慑人的力量。赵行德、朱王礼都心甘情愿保护她。
但她最终却被李元昊抢走,当赵行德并没有践行与她的一年之期,在她被李元昊折磨了三天,终于“委身”于李元昊时,赵行德却回来了。
为了向赵行德表明心迹,她爬上城墙,坠城身亡。
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但她却能以死抗争。
尉迟光
尉迟之“光”字与赵之“行德”,朱之“王礼”的名字设置一样,也是颇具深意的。
造就这个蛮横霸道,桀骜不驯,傲气十足的年轻人的,正是他那常常引以为豪的荣耀身世。这个为了钱财,心狠手辣,不择手段,杀人不眨眼的商人,竟然把为他藏宝的二十多个驮夫全杀光了!称他盗贼或土匪兴许更恰当。而当他在与手下挖掘自以为“巨大无比”的财宝“库”时,却被雷电霹死了,真落得个一切皆“光”。
还有为了百姓少遭殃,视个人荣辱为浮云的太守延惠,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佛教经典传承下去……
最后那个看起来没有什么修养,只顾自己衣食无虞,把卷帙浩繁,种类繁多的经卷几乎卖尽,又残存一丁点儿“国家大义”的王道士……
这些人物,在作者波澜不惊,不惊不诧的边叙写,边解说,边评论中,千载之下,一副副鲜活的面容,犹然展现出动人的生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