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比特素养”养成记的第2篇文章,用于记录在阅读《比特素养》中过程中的想法和对于电子办公、信息流的实用看法
最近发现一件事情:很多时候消耗我们时间与精力的,是我们对于深度信息的贪欲。我们不仅有了解深度信息的需要,更有拆解深度信息以提升自我感受的需要。
提炼出三个值得坚持的习惯:
1、不要留时间去专门查收某一份邮件,查看邮件的目的是为了针对信息作出拆解和判断,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针对信息量的贪欲,很多时候我会陷于邮件中前辈的优秀思路:这几个观点之间的逻辑是什么?这套思路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实际上,这样的思考并不适合在工作时间进行,撰写和查阅邮件的时候,应该都需要有一种紧迫感。对于从事市场部门工作的人事来说,很多邮件存在的价值仅仅是“确认我们在xx渠道沟通的内容以避免撕逼”和“向你告知事件的进度”,因而邮件在这里是作为一种沟通成本存在,尽快把这种邮件进行归类保存和浏览即可。
那么对于一部分让我觉得信息量比较大,适合用于拆解前辈思路的邮件呢?对于工作时间查收的邮件,首要目的是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出决定和反应,优秀的部分直接做摘录(例如保存在印象笔记,个人不太习惯直接在邮箱内部星标邮件),后续进行复盘或“干掉印象笔记”的时候查看,反而能够结合后续的事件进展来评价这部分信息的价值。
2、查阅资料是现代脑力工作的基本技能,除去结合软件的方法论之外最近也有一个感悟,即“资料信息的获取应贯彻目的导向的原则”。
很多人信奉一个原则“不仅要了解表面的现象,还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来龙去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那些“能够说明白事情背后的有趣冷知识与故事”的人所打动(此现象常见于知乎高赞回答中)。但是对于工作中的情况,实际是没有必要了解这么多的。例如想要知道某种产品的做法是否有触犯法律的风险,不一定需要找到法律的原文,比如直接找到类似产品的客服或售前做询问也许是更有效的办法(有人说可以查阅新闻媒体的资料,此方法就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存疑)。
3、对于微信公众号、微博关注、阅读App推送的内容,保证“立即处理原则”(《比特素养》一书中出现类似的“三分钟原则”,即工作中遇到突发的需求,能在三分钟内解决的就立即完成,否则排进时间表),工作的碎片时间,常常会看到一些优秀的好文章,如果继续阅读就会打乱工作节奏,如果放弃阅读相关的内容就会很快淹没在信息流中间。
这个时候需要使用“立即处理原则“:马上阅读摘取主要内容,或者舍弃相关的内容。
实际的经验是:很多内容如果被看见标题之后及马上收藏,下次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大部分已经没有价值。或者这些信息会沉睡在你的笔记软件中,永无天日。
补充一个进度:关于电子邮件,最近发现了针对收件箱的邮件进行文件夹分类的需求,目前实行的方法是“创建待办事项”文件夹。将收件箱中需要处理的邮件及时放入,每天固定时间处理这部分邮件。
最后推荐一集播客节目,与“比特素养”有一定关联:来自单向空间许知远的《单读 Vol.43 乌合之众》,可以在喜马拉雅、荔枝等网络播客上听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