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台湾,遇见文字

作者: 2888bf845e80 | 来源:发表于2015-11-15 15:01 被阅读2434次

    到宝岛台湾旅行,除了美丽的风景、美好的食物,还有大街小巷的繁体字。这次通过在台湾旅行拍下的一些文字,得以更多地了解台湾的生活和历史文化,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字之旅。

    文字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又大隐于市,因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反而容易当成理所当然的存在而被忽视 。我也是忽视文字的群体一员,但因为初来乍到繁体字世界,反而多留意了途中印象深刻的文字,以下选取了旅行中觉得有趣的部分和找到的文字背后的故事分享。

    机场导视系统的宋体(明体)

    一下飞机带着迎接繁体字世界的欣喜感,走到入境口,立刻被机场导视文字吸引,台北桃园机场导视灯箱上的文字竟然清一色的宋体(其实叫新细明体),看惯黑体导视文字的人感到十分神奇。这是台湾设计师的偏好吗?

    桃园机场

    带着这个疑问,又检索了台北的另一个机场——松山机场的情况,它的导视文字却是黑体加圆体的混搭。

    松山机场

    对比黑体的现代简约,宋体则显得相对古朴和原始,因此我猜想桃园机场想必比松山机场的年代要久远些,然而查询之后又得到完全相反的真相:松山机场于1936年建成,桃园机场到1979年才建成。那么作为微软vista系统之前的默认字体——新细明体为什么会被特意用在后来才建成的桃园机场导视系统呢。是否机场领导希望彰显年代感,还是设计师偷懒使用了默认字体,抑或是参考了香港赤鱲角机场,真正的原因可能要问当时的相关人员了。

    赤鱲角机场(左)浦东机场(右)

    而新细明体作为一款衬线字体,被放大到导视系统的程度确实有点不习惯,视觉的焦点总是忍不住被那些小三角给吸引。而且宋体横笔细竖笔粗,放大后如果不对横笔做优化调整,辨识度会是个问题吧。还是远处墙上的圆体让人更快识别和舒适,说不定正是为了弥补灯箱文字的效用而设。

    随之放大的细节

    宋体还是明体?

    我以为是宋体,却也有人唤做明体。在《字型散步》中可以找到其具体的发展历程:需要追溯到字体未形成前,最早自然是以书法的形式存在,到了唐代开始按照书法的字迹刻板,到宋代印刷盛行,书法的曲线也逐渐变直(因为直线比曲线更易于雕刻),到了明朝才开始出现横笔细竖笔直的标准宋体字型,后来热衷文化产业的康熙不顾历史却把这种字体命名为宋体,可能是因为对明朝的避讳。宋体是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叫法,而明体则是日本和台湾的称谓。

    虽然宋体和明体叫法不同,但其实只是新旧字型的区别,被称为明体的基本是日本照相排版技术引进时期的字体。日本追溯起源将这种衬线字体称为明朝体,也因此影响了台湾对这种衬线字体的称谓。文字简化运动后的大陆乃至香港都称为宋体。宋体因其辨识度稳定一度被当作“最适合印刷的字体”。

    宋体内文

    一版再版的书籍仍然使用着宋体排版内文,值得注意的是章节标题使用了黑体。

    为了相衬而生的黑体

    摄于台湾街道

    相对台湾和香港,大陆的机场导视文字则以黑体为主。而黑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维新运动时期,欧文字体传入,为了和无衬线的英文字体搭配排版,日本字模厂着手设计出了无衬线的铅字,这是《字型散步》一书中作者获得的目前为止较合理的考证。

    黑体诞生之初主要被用于标题,主要用来区分内容层级,可参见前面书籍内文的图片。后来随着内文印刷精度和电子显示屏分辨率的提高被广泛用于内文排版、电子屏幕。如果翻阅早期的印刷物料可以发现通常不会在内文使用黑体,而以宋体居多。但随着设计师使用电脑排版、印刷的精致度提升,加上Mac很有远见的在第一代OSX系统使用了俪黑Pro作为系统字体,黑体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到今天已经遍布了各个媒介和角落。

    席卷各大系统的黑体

    不管是iOS系统上的常州华文黑体到苹方,还是Google为Android系统设计的思源黑体,抑或手中的书籍内文都可以找到黑体的踪迹。用于内文排版的黑体被用得较为纤细,也可以看到黑体从粗到细的变化。

    《字型散步》内文的黑体

    “并非所有黑体都是无衬线字体。”

    Adobe黑体std

    虽然对比西文字体,人们通常把衬线字体对齐宋体,无衬线字体对齐黑体,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黑体都是无衬线的。

    萌萌哒圆体

    摄于台北巴士窗户

    搭上从桃园机场到桃园高铁站的巴士,台风杜鹃即将登陆导致天气阴沉,然后注意到窗上的警示文字。萌萌哒的圆体用在“紧急出口”上看起来显得没有那么紧急了~

    众所周知,圆体是“风靡日本的字体”,日本的道路标志、公共交通、节目字幕、日剧字幕全部使用圆体,台湾如此使用想必也是因为曾经被日本占据的影响。那么日本为什么那么爱用圆体呢?难道真的是喜欢卖萌吗?但为何从这些圆体的使用场景来看,反而是在一些较为官方、正式、公共的场合。

    到处都萌萌哒

    就个人而言,我反而只会在一些萌系可爱诸如食品、婴幼儿用品之类的设计上才会考虑使用圆体啊。

    后来在《街道文字》一书中看到小林章先生对此的查证,原来与日本早期的手写看板文化有关。早期的道路标志、公共名牌等都由看板职人用平头笔手工书写而成(类似中国古代的匾额题字),而在大量的需求下,可以发现书写圆体文字所耗费的时间远小于黑体。同时因为各地需统一风格而看板职人又不能到处跑的缘故,这种书写效率较高的圆体就逐渐变成整个日本的统一风格。也因此圆体在日本人眼里或许反而是一种正式、通用的sense吧。

    《街道文字》by 小林章

    楷体,你看起来好便宜

    台湾夜市&鹿港垃圾车

    来到著名的台湾夜市,最多看到的就是楷体了,而在鹿港这种传统风俗文化保留较好的地方,楷体的踪迹更是随处可循。拍摄于鹿港的垃圾车在不同的时刻穿梭于大街小巷收垃圾,播放着和大陆洒水车一样的背景音乐。仔细看垃圾车上的文字,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楷体,猜想是先由工厂生产时统一用镂空字版喷漆而成“县镇公所”,也因此笔画交汇之处都留有空隙,而“鹿港”二字则感觉是另外书写上去。不禁在想分类回收这件事情大陆什么时候才可以学习普及起来...

    数位化的楷体

    楷体虽源自书法,但为了便于阅读数位化后形成的楷体字型变得四平八稳、节奏弱化,缺少了很多书法的细节,气势大跌。虽然小时候练习手写小楷的字帖看上去十分秀丽,但数位化的书法在印刷物料上的表现却相当平凡,但凡印上了楷体的商品,通常价格都(显得)很便宜,因此被称为平民生活的字体也就不奇怪了,就算在大陆也多见于城乡结合部的小餐馆...

    一看就是日料店

    日料店的灯笼

    在台湾住地的楼下有家日料店,后来跟Airbnb房东聊天提到一直没有时间去吃的遗憾,得知他竟然自己都没有去吃过,明明就在家门口哎。而我们每次出门经过,都会被这个充满日本风味的灯笼所吸引,除了由于文字内容是日本地名之外,其字体造型首先传递出浓浓的日本风情。所以通常当我们看到类似这种文字时,其实根本不用仔细读内容就能准确地猜到是日料店,也是吃货的一种自我修养~

    灯笼所写的文字源自一种江户时期的字体:勘亭流。在日本江户时代被用于歌舞伎町告示,因为发明人号勘亭所以得名。字型特点是弯曲丰满,整体造型富有视觉冲击力,但因为每个职人的书写风格不同,并没有严格固定的字体样式。勘亭流的很多笔画都刻意贴近,有些甚至围成了一个封闭的形状,有着特殊的寓意:歌舞伎町的店家希望把客人都「圈住」,让他们流连忘返,希望自己的店内高朋满座,生意兴隆。

    江户字体赏

    江户时期(1603-1867)产生了很多类似的文字造型,与此相似来历的还有:和相扑选手一样粗犷稳重的相扑文字,也是用于相扑竞技场所的广告节目文宣;笔画很粗的笼文字;落语表演场所喜欢用的寄席文字;酒包装上的ひげ(髭)文字等等...

    芋圆店门口店旗帜(左一)

    摄于台湾冰店门口ひげ(髭)文字,特点是尾部破解成须状,有雕刻感。胡须文化也是日本一大特色,江户初期武士流行蓄须,如果没有或太稀疏会被讥笑,据说丰臣秀吉因为胡须稀少,为避人笑每日粘须,以壮声色。也因此这款须状的字型会透出硬汉、威慑的气焰,一般用于日本酒包装,显得刚劲有力,有武士气息,到现在仍然可以在日本酒的包装上看到。这里被用在冷饮店,猜测也是因为跟水有关吧。

    额外的一些文字赏

    拉面店的手写看板

    垦丁大街某拉面店

    在垦丁大街上这家叫做“大相扑”的拉面店(很多名人到访过,拉面味道已经不记得),意外地看到了手写看板,是家有态度的拉面店。感觉试图表达日式风味,但写得就差了点。

    鹿港小镇的灯笼工作室

    鹿港小镇最著名的两家灯笼工作室

    傍晚才来到鹿港小镇,却意外地经过了两家了不起的灯笼店:非遗灯笼家吴敦厚的灯笼店和郁文齐灯艺工作室,也算不虚此行。吴敦厚灯笼店以传统灯笼为主,感觉大部分都用于传统庙会活动(图中绘制者较年轻,应该不是吴敦厚先生本人吧)。郁文齐灯艺工作室跟前者不同的是它以传统结合现代风尚出名,进去参观了一下,果然在绘制的反而是日式烤肉店所用的装饰灯笼,店内的悬挂品也以商业装饰题材为主,竟然还有愤怒的小鸟和喜羊羊灰太狼的灯笼(店内不可拍照所以没有图啦)。

    鹿港老街的传统书法

    鹿港老街

    傍晚的鹿港老街商铺早已关门休息,即使偶尔半开着的大门,也只能瞥见老头老太在纳凉看老电视剧,一片悠闲模样,仿佛时光倒流。于是就变成了闭门看帖的书法之旅,鹿港的传统风俗保留较好,尤其这种老街巷弄,每家店铺都是自家手写的对联,内容和风格都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极具个性,比如当时看了很久的这张,原来是“欢迎参观”...

    老街尽头的石灯

    老街尽头的石灯上写下很多道理,一个个读过去,看到特别喜欢的一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游台湾,遇见文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tx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