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本亲密关系的书,名字叫做《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
回到亲子关系这里,今天读到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就想自问一下:亲爱的,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
我们和孩子的沟通当中是有磁场在的,你对孩子亲近、信任,还是对孩子疏远与敌意,孩子都能感受得到。
所以当家长们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对孩子说教的时候,言语自然就不起作用了。
这个时候,不如静下心来先调整自己,想要传递什么,把自己调整到一个积极的状态,再去传递。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的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所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内容的传递才能有效。
比如,孩子打翻了水杯,我们可以坚定且和善的说:“哎呦,你该怎么办?”来引起孩子的注意。
并不是情绪失控的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去做。
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这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的方法之一。
因为,告诉孩子怎么做,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
而以尊重的态度,启发孩子,让孩子参与,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是运用自己的力量。
相反的,当大人语言中带着羞辱,请求就变成了惩罚。
比如说:“哎,你怎么这么笨呢?赶紧清理干净。”
对比一下,假如你是孩子,你愿意如何被对待呢?
我们家长学习再多的育儿知识,如果对待孩子,没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理论就会丧失基本观念。
不理解态度的重要性,那我们学到的方法就会变成对孩子不尊重的操纵。
所以,在每个育儿的当下,我们可以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
对孩子的态度与感觉比我们说什么做什么更重要。
或许有人会说,孩子做错了事,也要积极的给他好的感觉,肯定孩子?
来体会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的状态。
他内心是惶恐的,要么外在自责愧疚,要么会认为自己没有错,依旧我行我素。
没错,这个时候依然需要父母理解、共情,在父母和善与坚定的态度下,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