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丹青妙笔,画真善美

丹青妙笔,画真善美

作者: dcfac6b15823 | 来源:发表于2022-08-13 16:34 被阅读0次

    许多人都认为,小孩子嘛,从小就应当把他放在人群当中成长。而且,人越多越好。也有很多做父母亲的认为,孩子将来要适应社会,首先就应当适应学校,至于为什么适应学校就能适应社会,就没有人去做认真的研究和考虑,仿佛这个问题,想当然就是这样。

    其实,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就如同当年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没有更多的人去做思考。

    适应学校真的就能适应社会吗?

    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适应学校就只能适应社会,适应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这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的。

    有一部分孩子,的确通过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有一部分孩子,本来适应社会能力挺强了,由于在学校里学了十多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反而变差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小没上学,在街上流浪的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当强,可这么强的适应能力一定不是适应学校的结果。相反,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学校里表现相当优秀,可是一进入社会,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所以我说,适应学校和适应社会,本来就是两个概念,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

    还有一点,人越多的地方就对孩子成长越有利吗。这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小孩子,心灵是非常纯洁的,就象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污点、没有任何暇疵的白纸。我们作父母通常的做法是:把这张白纸放到染缸里去染,先让他染得面目全非,然后,再把这些染得乱七八糟的颜色一点点地擦掉,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么做的。

    古人的做法就与我们的做法大不相同:同样是这张白纸,不是把它放到染缸里,而是用大师的丹青妙笔,在上面画上真善美的图画,而且,让这样的图画牢牢地固定于这张纸上,其他的脏色休想再涂染上去,然后,再把这张纸展示给大家看。正所谓“邪不侵正”。

    我们放眼看去,现在的小学、中学环境,就好象一个大染缸,我们花了许多的钱,花了许多的心思,就是为了让孩子一头扎进那样的人群当中,去染得五颜六色,面目全非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其实,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是: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如何做到这一点,不是说把孩子放在人群当中去练,就能“养正”或“养志”,而是应当把孩子放到文化当中。放到真正的文化当中。让孔子、老子、庄子、荀子、李白、杜甫、屈原、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朱熹、王守仁……等等高人成为他的朋友。如何让这些人成为他的朋友,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他们的书,不是读一篇两篇,而是要将他们的书烂熟于心。不做到这一点,就难以了解他们的思想,也就不能让这些“高人”成为孩子的朋友。能让这些“高人”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的文化和心灵才能一同成长,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孩子的成长才真正做到了“养正”和“养志”。能够和五千年以来的高人做朋友,我们还用担心孩子不能适应社会吗,根本不用担心。

相关文章

  • 丹青妙笔,画真善美

    许多人都认为,小孩子嘛,从小就应当把他放在人群当中成长。而且,人越多越好。也有很多做父母亲的认为,孩子将来要适...

  • 赞画韵方敏燕妙笔画丹青》

    《赞画韵方敏燕妙笔画丹青》 寒冰 丹青妙笔画荷花, 亭亭玉立翠作裳。 ...

  • 20210103诗2.水墨

    水墨丹青 妙笔天成

  • 丹青妙笔

  • 泼绿

    昨日豪雨泻江天, 泼下千里碧绿田。 只叹手中无妙笔, 难画丹青送君前。

  • 《画》 流云似水雀儿鸣, 妙笔生辉点丹青。 绿茵芙莎娇花女, 桥边垂柳月梢情。

  • 2017-07-30

    朱秀海国画一一妙笔丹青

  • 钗头凤       丹青妙笔

    文/青青子衿 画/项英武 轻研墨,宣然落,素笺云锦丹青阔。抒写意,畅工笔。妙笔生辉,愫情藏匿。觅、觅、觅...

  • 2022-09-16

    妙笔丹青抒画卷,文房四宝绘古今

  • 古体诗/妙笔千山(一)

    妙笔千山 诗/钰天子 妙笔生花绘丹青, 千山叠嶂隐门庭。 不解画中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丹青妙笔,画真善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vq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