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6传播学
《人间词话》——但求灯火阑珊处一回首

《人间词话》——但求灯火阑珊处一回首

作者: 16广告学旋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00:31 被阅读0次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说到诗歌的三重境界,也译为人生的三重境界。

书本原话是:“诗的重心,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神韵,气质,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王国维先生主张摒弃诗歌的华丽辞藻那些表面功夫,而是深入内里——境界。

第一重境界:知道自己不懂。是”独上高楼望望尽天涯路”,已经脱离了不知道自己无知的境界,有好学求真之心,学问才刚刚开始。

第二重境界:不知道自己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已经孜孜不倦,把学问重不重要的都留在脑海中,但是尚未意识到。

第三重境界:知道自己懂了,乃是顿悟,是去粗求精,那些看似光鲜缺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已经被遗忘,留下了最本质的东西。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什么“笑语盈盈暗自去”,什么“蛾儿雪柳黄金缕”都不是自己所求,心中坚定。

我想到了眼下很多畅销书和成功学,常年被摆在图书馆的最前端,一入馆即可映入眼帘,他们就是精神快餐,大多是用一些看似高深实则都是一些绕口的人尽皆知的话来解释自己地成功、解释这个世界,这就像是学识中的气韵和气质,是浮于表面的华丽辞藻。这和王小波先生所推崇的文学观念相悖,我更加认同王小波先生的文学观念。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面说到当时的风气中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当代文学就是杂文为主,而在王小波先生看来,杂文无非就是讲道理,你看到理在哪里,就径直一讲即可……把道理讲的透彻,讲的漂亮,读起来就马上有酣畅淋漓的快感。读者就好像得到了天赐的满足感,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抱以这样目的去读畅销书的人或者不会减少,可能会越来越多,读书就像是每日任务一样,一旦完成就可以功成名就般在他人面前挺胸抬头了。而王晓波先生更加推荐去读小说,因为小说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有无中生有的本事。所谓任何一门艺术只有从作品中才能看到——只看杂文、评论、简介的人,是不会懂任何艺术的。

志在少年,前路可期,尚需少言慎行,拨开迷乱双眸的灯火阑珊,才能窥见那个梦中人。

相关文章

  • 《人间词话》——但求灯火阑珊处一回首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说到诗歌的三重境界,也译为人生的三重境界。 书本原话是:“诗的重心,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

  • 「一日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境界,一直被很多人欣赏和认同。第三境界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

  • 淡然

    最近我在看《人间词话》,这本书我只看了一点,今日看到辛弃疾词,方觉人生豁然开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你向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向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很早之前我看过人间词话,很喜欢里面描...

  • 好吧,且罢·19

    早晨醒来随手翻了翻床头柜上《人间词话》,某一首词的注解上看到了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记得初次看...

  • 答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手捧的一本《人间词话》,却似乎有着人一生的深沉。少年不知天高地...

  • 随笔(十)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很简单的一句话,最先看到,是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虽是用来指境界之说,但是细...

  • 暑假第十二期:蓦然回首,我看到灯火阑珊里的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豪气干云的辛稼轩,原来有如此柔婉的心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

  • 巅峰

    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三重境界,而最高境界,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为醍醐灌...

  • 石岩磊/蓦然回首阑珊处,内心淡定从容路

    蓦然回首阑珊处,内心淡定从容路 文/石岩磊 点击这里听我的声音 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词话》——但求灯火阑珊处一回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xc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