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6877/b6f71491bfb121be.jpg)
二月热闹的春节匆匆过了,过完元宵也就彻底和春节说拜拜了!回家过年的人们也陸续回到工作岗位上,开始一年新的打拼,努力让生活越过越幸福!
每个時代对每个人的命运、所造成的转变有着不可逆袭的决定性!
最近网络上评价非常高的一部电视剧<人世间>,其剧中內容正好讲述了那个五十年代,居住在黑龙江某个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作者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作方式,述说着那个年代老百姓所经历的朴实生活。
由於没有太多時间去了解电视剧中人物的关系,但为求滿足我的好奇心,只好先去拜读作者一梁晓声先生的小说。
看完小说后,反而激起我另一个想法,想要更深入的去了解作者成长的時代背景。
作者于1949年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市,1968年高中毕业的他,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而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战士,也在北大荒度过7年的知青岁月,当过农工丶小学教师丶报导员等等职务。
由于作者擅长写作,被批准参加全兵团的文学创作培训班,在培训期间创作了小说<向导>,小说发表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於1974年得到复旦大学老师的推荐,之后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作者从1977年复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此后正式从事文学创作至今。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此后出版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
而发表的小说创作灵感多以北大荒知青的生活经历为题材,真实动人的表达出这些知青的成长、理想、渴望、期待、痛苦、及幸福。
作者出生的年代,正值国家物资匮乏的困难時期,当時每个家庭经济都非常困苦,买肉买生活用品都需要指标分配,让生活在現代化、丰衣足食的我们,无法体会及想像。
作者大部份的小说,都以现实的述说方式,生动的表达出当時社会底层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內心深处所有的执着与无奈;但卻在人性中找到原有底层人民在艰苦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善良丶意志坚强的本性。
<人世间>这本小说有一百多万字,共分上、中、下三部,内容从年青一直到老年,在人生不同階段里历经下放丶工作丶恋爱丶家人丶死亡丶房屋拆迁等等话题,也正是这样的素人真实生活,反而清楚的折射出作者过往生活中的点滴。
作者父亲作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为生计而常年在西北工作,母亲除在家里要照顾五个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去外面小工厂工作,只为贴補家中生活求得温饱,真是非常辛劳。
但就是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下,父母亲的家庭教育卻做得很到位,鼓历孩子多读书。其实作者的真实生活里,还有一位患精神病的大哥,必须承担起长子的责任,来照顾弟弟妹妹们,可以由此看出他对家庭强大责任心及无怨无悔的付出。
在当年窮困的生活中,<温饱>是最重要的主题,而作者母亲为几个孩子尽其所能的创造条件,让几个孩子多读书多看书,从小就对孩子开啓培养好的思维方式,实属不易,值得作为现代父母学习的楷模!
这几十年来,整个社会、城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庆幸的是,我们趕上了中囯最好的年代,但卻无法想象上一代人的悲惨苦难生活;为了生活中的温饱,一些小蝇小利而作出思想行为中的挣扎,让人对这些生活在底层下的素人感到怜悯。
其实,书中主人翁<周秉昆>的人生和我们現实中的普通人是差不多一样,他既没有出生在一个富贵荣华、有权有势的家庭、也没有轰烈烈的爱情、或出彩的工作能力、完全没有复杂高潮迭起的人生经历。但因此反而显现出,在那个贫困年代,整个家人的团结、朋友的真诚友谊、父母亲对儿女无私奉献的爱、兄弟姐妹间的友爱亲情,更难得是夫妻间的相互扶持、任劳任怨的平淡爱情!
反观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当下,卻不知珍惜身辺所擁有的幸福。
父母养育子女,对孩子的爱,不管在那个時代里,都是一样的无私奉献。所以,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心怀感恩的心,多抽出一点時间来陪伴父母及家人。夫妻之间多一些包容及理解,关系融洽了,才能养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我们身处在一个追逐功利的移动互联网社会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缺乏物质享受,但精神层面卻是異常漂浮残缺的。
学会放慢脚步,多看看身辺的人与事,上一代人奋鬥的精神与執着,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好好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