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天使宝贝巫婆妈”背后的故事
如果说,一本书读了快四年,是不是有人会质疑?其实,这本《斯特娜的自然教育》购买于康康出生后的那一年。那时,我刚刚成为俩娃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睡眠严重不足,我不知道有一些不怎么友善的人在背地里乱开莎莎的玩笑,“你爸爸妈妈有了弟弟不爱你了撒?不相信你看看他们回家先抱谁?是弟弟还是你?”当时只有四岁多的莎莎,突然有了个弟弟,我陪伴她的时间又少了,然后各种无理取闹,我忙得焦头烂额、精疲力尽时,还要应对她各种纠缠指责和嚎啕大哭地争锋相对,“为什么你和弟弟说话声音那么好听,跟我说话声音不好听?你就是只爱弟弟不爱我!”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的我在一遍遍讲道理开导后,气急了就吼她骂她,然后她流泪我心底流血,这样的考验非常煎熬,那是我最无助最难过的一年,常常陷入自己不是好妈妈的痛苦当中,而且几乎一个人面对所有的育儿问题。实在没招的时候,我想到了书,然后一口气买了20本育儿书籍,抽空翻阅,当然不能像现在这样持之以恒,但是也不时翻翻,后来才逐渐明白问题出在哪儿,并慢慢走出“坏妈妈的情绪”。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是无意中看到的,当时就被斯特娜的方式方法吸引了,可惜后来遭遇各种人生的变数,未能坚持读完。直到今年,我给自己列出读50本书的计划,当我意识到这个计划很有难度后,我翻出之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阅读的这些书,然后利用午休或每天孩子们睡着后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当我静下心来回顾和考虑自己的育儿方式时,我是多么的愚笨,但我知道育儿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行为,孩子又处在不稳定期,很多时候,我与理想中的孩子擦肩而过,却没有意识到。 回归父母身边,孩子到了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被动适应这个过程,而我恰恰不在她身边,那时只有六七岁的她很懂事,因为知道唯有如此才能和妈妈一起生活。她的适应能力很强,虽然有现实无奈,但更多的是孩子内心的渴望,她想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等我办完调动手续回来后,她问题百出,有时出差回来,听说我不在家时她很乖很听话,我回来后反而不懂事,还没完全适应的我就对她发火,是不是不喜欢妈妈回来?现在才明白,那不是她不听话,而是在我面前更为放松、更想放松一些,“不听话”的她更接近真实的她。而我的责骂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一阵儿听说我不在时她做什么事拖拉磨叽不听话,其实我在不在她身边她都如此,只是我认同了这样的评价后,从眼神里都流露出对她的质疑和失望,更不应该的是,当我责骂批评她时,亲人们心疼我、声援我而一起教育她,结果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信心一点点丧失;当家人批评教育她,有时我知道有些话言过其实,或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却为了体现我不护犊,更为了维护大人的尊严,让她置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据说,一个充满指责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身上会具备“指责式”教育的后遗症——撒谎,而我继续陷入这种恶性循环,认为自己努力工作回家陪伴她和弟弟,而她却用这种方式回报我,这时候我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原本爱是没有条件的,而我附加了条件,妈妈努力工作努力陪你们,每天给你们读书,为什么你要这样?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我自己容易接纳那些不利于孩子的评价,让那些话成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却期望和苛求她能明白大家的苦心,成为阳光积极努力的孩子!孩子从哪里获得力量和认同感?面对各种指责,还未成年的她怎么能判断和感受大人的出发点是好的?问题没解决反而越来越差,我不时地被一种挫败感侵袭。据说,有些孩子在学校受气,脸上会带着“受气相”,就是从家里带出来的,恰恰那时莎莎在家里不断被指责,她撒谎我还对她动手,在学校她又备受同学欺负,而她忍气吞声很多次后实在忍不住没办法才哭着告诉我实情。那次家人分析后,坚定地维护了孩子的尊严,老师也妥善处理此事,孩子才敢和我说很多很多心里话,我才发现自己居然愚蠢到让孩子误以为她受了欺负心里难受我还会骂她,因为妈妈一直没有肯定过她,她误以为自己做什么事儿都做不好,被欺负也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导致的……
后来,有一周,莎莎主要由哈家奶奶照顾,那一周,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被夸赞,她的任何一个小优点被认可被放大,那一周她吃饭快、作业不用催,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同事也帮我分析出主意,并从那时开始我维护她的尊严和利益,更多在乎她的感受和情绪。双十二那天,报社搬家,我和孩子约定,她放学后来我办公室完成作业,我才一步步纠正她的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问题,虽然进步很慢但毕竟是在朝美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很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中间有很多反复,再出现问题,我可以不吼她,顶多大声一点儿批评,尽可能不说之前那样刻薄且不客观的话,孩子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满足,意识到我的变化后居然感谢我没有狠狠批评她没有完成当日作业,真可谓“天使孩子巫婆妈”。
在走了很多弯路后,我才知道我的孩子一直都很棒,只是我的巫婆盖过了她的天使,让她也变成了小巫婆,而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努力修正,她用她的天使盖过我的巫婆,让我也变成一个还需要成长的天使……放假后,我帮她梳理计划,督促她完成作业和我们的阅读朗读计划,她都做得特别棒!因为假期,作业任务与她而言相对轻松一些,大多数时候她反而更自觉更懂事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验证了我的反思,当我尊重孩子,真诚地肯定她的闪光点,多鼓励多欣赏她的时候,她变得开朗乐观和积极,而且不时地给我一些惊喜,遇到事情也是积极地去解决,比如这次春节去西宁,她想多呆几天,当给她分析事情后她立马用自己的方式去积极争取,回来后,遇到不顺心不开心的问题也会告诉我,而不是像之前装在心底让彼此猜测对方心思。她的转变,带给我的影响是,问题变得简单且明了,我陪伴是我的事情,我努不努力不取决于她,不需要她有任何回报及感恩,我负责智慧教育优质陪伴,给她更多爱和理解,她负责分内之事学习和成长,成为原本的自己。如果再出现问题,主要原因肯定还是在我,这样一来,对她的期待降低且实际,而她的进步显著且可喜,这中间当然有我们彼此共同的努力。
读书感悟很多,而最触动我的有以下几条:当孩子非常好地完成作业或难得收拾干净了家,当你夸赞并表达爱意后,孩子以后很少这样,别奇怪,孩子在验证如果他/她不这样,父母是否能够依然爱他/她;一个坏脾气且自以为是的父母无疑是孩子的灾难,所以不是说生了孩子就可以称之为父母,而是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让孩子成为他/她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不以父母的强势迫使孩子顺从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领路人,你可以在任何一方面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唯独育儿不行,这是要求我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终生事业;谁的孩子谁最懂,最应该走进孩子内心的就是父母,如果有一天孩子陌生了,绝对是做父母的出了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任何人可以当看客,可以淡化处理,可以无所谓,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唯独做母亲的不可以,现在的育儿理念层出不穷,不是每一条都适合你和你的孩子,比如冷处理,对于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不一定适用,当我们在孩子的心里砌起一面心灵墙,只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这在《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有论述,在尹建莉老师的著作中也有论证。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写于1916年,感慨作者斯特娜在一百年前就有了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此书是她对女儿教育失与得、感与悟、思索与梳理的过程,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实践。虽然让我有些朝花夕拾的遗憾,但是意识到了,并贯穿在我们做父母的一生,那也是有意义的。正视问题,积极面对和处理,是我对自己今后的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