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读完了《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
我以为我平时见到的李商隐的那几首诗——两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锦瑟》、《嫦娥》都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没想到两首《无题》,叶老先生都没讲,能代表李商隐的除了《锦瑟》和《嫦娥》,还有更多其他的,如《送臻师》、《代赠二首》(其一)、《燕台四首》等等,都是我以前从来不知道的。
一直知道李商隐的诗不好读懂,可是在叶嘉莹老先生的细讲中,我对李商隐似乎了解了一点。叶老先生在书的最后说,要想欣赏他的作品,你就应该先有一颗与他相接近的心灵,然后才能进入属于他心灵的梦幻的境界中去,作出比较深刻的体会和欣赏。李商隐的一生是苦难的,叶老先生前半生也是苦难的,所以叶老先生以自己的心灵靠近了李商隐,对他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分析中,叶老先生对他是欣赏的,带着情感的灵动的欣赏。
读这本书,你会感觉从头到尾,不同的演讲稿里面,有好多东西是相同的,比如反复讲到《锦瑟》,反复说到《燕台四首》,反复讲到柳枝的故事,反反复复中,终于,李商隐的一生让你看清了。我原先只知道李商隐的一生仕途不得志是因为他陷入了牛李的朋党之争,可是读过这书之后,才知道不仅仅如此,还与他的性格有关系——由他考中进士后写的那首《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可见一斑。许多人认为李商隐的诗多少爱情诗,读了这书才知道,那样说是因为不了解李商隐。李商隐是有着非常美好远大的报国之志的,只是不得知遇,所以用了好多典故隐喻他的所遇与内心感受。理解他的诗不能求实指,借他的诗中的象喻体会他的内心情感就好。
叶老先生说,李义山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最善于用象喻的大家,象喻是他作品的重要特色。跟别的诗人比较起来,他用的象喻手法最多,也最好,他是有心在象喻上下功夫的。不过他在使用象喻的手法时,喜欢用怅惘的、迷离的、幽微杳渺的意象,总之不是很确实的东西,它们的意义是很难明确地解说的。我想这就是我们难度懂李商隐诗的原因吧。
读完这本书,虽说自己也说不上什么来,可是以前对李商隐的好多不明白之处,却是有了深一些的认识。大体了解了他的一生,他的遭遇,他的虽然悲哀失望却一直追寻情感。
此书,名曰《美玉生烟》,感觉也如同美玉生烟。迷迷糊糊地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