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底层

作者: 灰溜溜的小王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6-22 17:38 被阅读0次

一、通知(NSNotification)

   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的用于跨层传递信息的机制。传递方式是一对多的。

如何实现通知机制?

  1.应用服务提供商从服务器端把要发送的消息和设备令牌(devicetoken)发送给苹果的消息推送服务器APNs。
  2.APNs根据设备令牌在已注册的设备(iPhone、iPad、iTouch、mac等)查找对应的设备,将消息发送给相应的设备。
  3.客户端设备接将接收到的消息传递给相应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根据用户设置弹出通知消息。

二、属性关键字

1.读写权限:readonly,readwrite(默认)
2.原子性:atomic(默认),nonatomic。atomic读写线程安全,但效率低,而且不是绝对的安全,比如如果修饰的是数组,那么对数组的读写是安全的,但如果是操作数组进行添加移除其中对象的还,就不保证安全了。
3.引用计数:
    retain/strong
    assign:修饰基本数据类型,修饰对象类型时,不改变其引用计数,会产生悬垂指针,修饰的对象在被释放后,assign指针仍然指向原对象内存地址,如果使用assign指针继续访问原对象的话,就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或程序异常

    weak:不改变被修饰对象的引用计数,所指对象在被释放后,weak指针会自动置为nil

    copy:分为深拷贝和浅拷贝
    浅拷贝:对内存地址的复制,让目标对象指针和原对象指向同一片内存空间会增加引用计数
    深拷贝:对对象内容的复制,开辟新的内存空间

    可变对象的copy和mutableCopy都是深拷贝。
    不可变对象的copy是浅拷贝,
    mutableCopy是深拷贝
    copy方法返回的都是不可变对象
    @property(nonatomic,copy)NSMutableArray*array;

这样写有什么影响?因为copy方法返回的都是不可变对象,所以array对象实际上是不可变的,如果对其进行可变操作如添加移除对象,则会造成程序crash

三、分类、扩展、代理(Delegate)

一、分类

 1.分类的作用?声明私有方法,分解体积大的类文件,把framework的私有方法公开
 2.分类的特点运行时决议,可以为系统类添加分类。说得详细些,在运行时时期,将Category中的实例方法列表、协议列表、属性列表添加到主类中后(所以Category中的方法在方法列表中的位置是在主类的同名方法之前的),然后会递归调用所有类的load方法,这一切都是在main函数之前执行的。
 3.分类可以添加哪些内容?实例方法,类方法,协议,属性(添加getter和setter方法,并没有实例变量,添加实例变量需要用关联对象)
 4.如果工程里有两个分类A和B,两个分类中有一个同名的方法,哪个方法最终生效?取决于分类的编译顺序,最后编译的那个分类的同名方法最终生效,而之前的都会被覆盖掉(这里并不是真正的覆盖,因为其余方法仍然存在,只是访问不到,因为在动态添加类的方法的时候是倒序遍历方法列表的,而最后编译的分类的方法会放在方法列表前面,访问的时候就会先被访问到,同理如果声明了一个和原类方法同名的方法,也会覆盖掉原类的方法)。
 5.如果声明了两个同名的分类会怎样?会报错,所以第三方的分类,一般都带有命名前缀   
 6.分类能添加成员变量吗?不能。只能通过关联对象(objc_setAssociatedObject)来模拟实现成员变量,但其实质是关联内容,所有对象的关联内容都放在同一个全局容器哈希表中:AssociationsHashMap,由AssociationsManager统一管理。

二、扩展

  1.一般用扩展做什么?声明私有属性,声明方法(没什么意义),声明私有成员变量
  2.扩展的特点编译时决议,只能以声明的形式存在,多数情况下寄生在宿主类的.m中,不能为系统类添加扩展。

三、代理(Delegate)

   代理是一种设计模式,以@protocol形式体现,一般是一对一传递。一般以weak关键词以规避循环引用。

四、KVO(Key-valueobserving)

KVO是观察者模式的另一实现。使用了isa混写(isa-swizzling)来实现KVO使用setter方法改变值KVO会生效,使用setValue:forKey即KVC改变值KVO也会生效,因为KVC会去调用setter方法 Snipaste_2020-06-23_10-20-20.png

那么通过直接赋值成员变量会触发KVO吗?不会,因为不会调用setter方法,需要加上willChangeValueForKey和didChangeValueForKey方法来手动触发才行

五、KVC(Key-valuecoding)

官网文档

大概意思是
关于键值编码键值编码是由NSKeyValueCoding非正式协议启用的一种机制,对象采用该机制来提供对其属性的间接访问。当对象符合键值编码时,可以通过简洁,统一的消息传递接口通过字符串参数来访问其属性。这种间接访问机制补充了实例变量及其关联的访问器方法提供的直接访问。通常,您可以使用访问器方法来访问对象的属性。 get访问器(或getter)返回属性的值。设置访问器(或设置器)设置属性的值。在Objective-C中,您还可以直接访问属性的基础实例变量。以任何一种方式访问​​对象属性都很简单,但是需要调用特定于属性的方法或变量名。随着属性列表的增加或更改,访问这些属性的代码也必须随之增加。相反,与键值编码兼容的对象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消息传递接口,该接口在其所有属性之间都是一致的。键值编码是许多其他Cocoa技术的基础概念,例如键值观察,Cocoa绑定,Core Data和AppleScript-ability。在某些情况下,键值编码还可以帮助简化代码

KVC就是指iOS的开发中,可以允许开发者通过Key名直接访问对象的属性,或者给对象的属性赋值。而不需要调用明确的存取方法。这样就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访问和修改对象的属性。而不是在编译时确定,这也是iOS开发中的黑魔法之一。很多高级的iOS开发技巧都是基于KVC实现的

当调用setValue:属性值forKey:@”name“的代码时,,底层的执行机制如下:

程序优先调用set<Key>:属性值方法,代码通过setter方法完成设置。注意,这里的<key>是指成员变量名,首字母大小写要符合KVC的命名规则,下同

如果没有找到setName:方法,KVC机制会检查+(BOOL)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方法有没有返回YES,默认该方法会返回YES,如果你重写了该方法让其返回NO的话,那么在这一步KVC会执行setValue:forUndefinedKey:方法,不过一般开发者不会这么做。所以KVC机制会搜索该类里面有没有名为<key>的成员变量,无论该变量是在类接口处定义,还是在类实现处定义,也无论用了什么样的访问修饰符,只在存在以<key>命名的变量,KVC都可以对该成员变量赋值。

如果该类即没有set<key>:方法,也没有_<key>成员变量,KVC机制会搜索_is<Key>的成员变量。

和上面一样,如果该类即没有set<Key>:方法,也没有_<key>和_is<Key>成员变量,KVC机制再会继续搜索<key>和is<Key>的成员变量。再给它们赋值
如果上面列出的方法或者成员变量都不存在,系统将会执行该对象的setValue:forUndefinedKey:方法,默认是抛出异常。
即如果没有找到Set<Key>方法的话,会按照_key,_iskey,key,iskey的顺序搜索成员并进行赋值操作。
如果开发者想让这个类禁用KVC,那么重写+(BOOL)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方法让其返回NO即可,这样的话如果KVC没有找到set<Key>:属性名时,会直接用setValue:forUndefinedKey:方法。

当调用valueForKey:@”name“的代码时,KVC对key的搜索方式不同于setValue:属性值forKey:@”name“,其搜索方式如下:
首先按get<Key>,<key>,is<Key>的顺序方法查找getter方法,找到的话会直接调用。如果是BOOL或者Int等值类型,会将其包装成一个NSNumber对象。

如果上面的getter没有找到,KVC则会查找countOf<Key>,objectIn<Key>AtIndex或<Key>AtIndexes格式的方法。如果countOf<Key>方法和另外两个方法中的一个被找到,那么就会返回一个可以响应NSArray所有方法的代理集合(它是NSKeyValueArray,是NSArray的子类),调用这个代理集合的方法,或者说给这个代理集合发送属于NSArray的方法,就会以countOf<Key>,objectIn<Key>AtIndex或<Key>AtIndexes这几个方法组合的形式调用。还有一个可选的get<Key>:range:方法。所以你想重新定义KVC的一些功能,你可以添加这些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你的方法名要符合KVC的标准命名方法,包括方法签名。

如果上面的方法没有找到,那么会同时查找countOf<Key>,enumeratorOf<Key>,memberOf<Key>格式的方法。如果这三个方法都找到,那么就返回一个可以响应NSSet所的方法的代理集合,和上面一样,给这个代理集合发NSSet的消息,就会以countOf<Key>,enumeratorOf<Key>,memberOf<Key>组合的形式调用。

如果还没有找到,再检查类方法+
(BOOL)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如果返回YES(默认行为),那么和先前的设值一样,会按_<key>,_is<Key>,<key>,is<Key>的顺序搜索成员变量名,这里不推荐这么做,因为这样直接访问实例变量破坏了封装性,使代码更脆弱。如果重写了类方法+(BOOL)accessInstanceVariablesDirectly返回NO的话,那么会直接调用valueForUndefinedKey:方法,默认是抛出异常。

相关文章

  • iOS--OC底层原理文章汇总

    OC底层原理01—alloc + init + new原理OC底层原理02—内存对齐OC底层原理03— isa探究...

  • OC底层原理汇总

    OC底层原理(一).alloc实际调用流程分析OC底层原理(二).内存分配与内存对齐OC底层原理(三)、isa、对...

  • 2021 iOS底层提升计划

    iOS底层提升方案 下方学习大纲大家可以参考学习《OC底层、核心编程探索》专栏的索引。 OC底层探索 OC对象占用...

  • iOS - 对象内存分布

    [toc] 参考 对象内存分布 intro OC底层 我们平时编写的OC代码,底层实现其实都是C\C++代码 OC...

  • OC对象的本质

    一、OC对象的底层实现 OC 中的代码在底层实现,使用的是 C、C++,所以要研究 OC 中的类结构,可以将 OC...

  • OC底层原理探索文档汇总

    OC底层探索: 01-OC对象的底层分析[https://www.jianshu.com/p/953fcfddde...

  • OC对象底层的探索

    OC对象的底层分析 OC底层原理探索文档汇总[https://www.jianshu.com/p/04883ea4...

  • iOS底层 -- OC对象底层本质

    NSObject的底层实现 Student的底层实现 OC对象继承关系的底层实现

  • Swift进阶 学习大纲

    想了解OC底层原理,可查看? OC底层原理 学习大纲[https://www.jianshu.com/p/9e19...

  • iOS底层原理总结-- KVO/KVC的本质

    iOS底层原理总结--OC对象的本质(一) - 掘金 iOS底层原理总结--OC对象的本质(二) - 掘金 iOS...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OC底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hf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