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前四篇是孔子思想的纲要,学、政、礼、仁,即讲个人修养,又讲学问应用,可见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但同时也重视应用,最终目的是要学以致用。本篇的公治长和第六篇然雍都是孔子的学生,这两篇大多是和学生的对话和对学生的评价,侧重讲学问的应用。
(一)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公治长:姓公治,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缧绁: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借指牢狱
(3)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4)南容:字子容。孔子的学生
(5)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6)废:废置,不任用
(7)刑戮:刑,刑罚。戮:诛戮。
公治长: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齐国人,亦说鲁国人,孔子的女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孔子评价南容,南容的智慧、才具在太平治世时锋芒凌厉,自然少不了他;即便身处乱世时代,南容依然能够善于自处,绝不会遭杀身之祸,可以免于刑戮。换句话说,南容擅于用世,且有自处之道。他的学问道德也是极好的。孔子把兄长的女儿许配给他。
李泽厚先生认为南容比公冶长更安全、稳定,所以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这是一种先人后己,礼让的精神。
译文:
孔子评论公治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孔子在为自己子女择偶时,能够根据其人在不同环境下做出的反应对其人做出评价,可见这是一种能力。孔子注重人情、德行。
(二)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
焉取斯?”
注释:
(1)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
521年比孔子小49岁。
(2)若人:这个,止此人
(3)斯焉取斯: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种品德的呢?”
孔子称赞子贱是君子进而强调环境对君子的重要性。孔子对子贱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说明后天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品德影响很大,在一个充满君子正能量的环境中你不想成为君子都难。
(三)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注释:
(1)赐:子贡的名,他他叫端木赐,字子贡
(2)瑚琏:宗庙里盛黍稷的祭器形容很贵重华美。
译文:
子贡问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道:“什么器皿?”孔子道:“宗庙里盛黍子的瑚琏。”
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在夸奖的前几个人都是青年才俊,这时候子贡着急了,急忙问老师老师,你觉得我怎么样啊?
瑚琏,是宗庙盛黍稷即小米、黄米的。但是它绝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极为尊贵、超绝华美、实有大用,贮能裕养,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孔子以瑚琏比子贡,是说子贡有“高、贵、清”的风格,对于国家社稷,乃是大器、具有超才足堪重用、贮可裕养,容重厚德。可见对子贡的评价之高,但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这里又把子贡比做“器”,一方面是说,子贡的修养还有所欠缺,没有达到“君子之器”;另一方面表明子贡不是一般的器具,而是装祭品的器具,是供神所用的器具,是有很大用处的。这种器具,在夏朝的时候做“瑚”,商朝的时候叫做“琏”。
孔子评价子贡的才德。子贡是一个对政治、外交、语言、经济、工商都很精通的人,但是平时不显露锋芒,低调做人。即使是一个器皿,也是一个功能很强大的器皿有高贵品性的器皿,所以孔子对他的评价极高个人,要先做好一件事情,并且矢志不渝地为这件事情付出自己的努力,即使不能取得别人眼里的成功,至少也会获得内心的自足。况且,果真能做到如此,想必也不可能一事无成当。有了自己的专长时,可以广泛涉猎和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习得能力,然后再发展其他方面的特长。这时即使是器皿,也是个一专多能的器皿。每个人都应该沉下身子静下心,谦虚做人,谨慎做事。向子贡学习他那种“瑚琏”的气质。
而我们也应该如子贡一般,谦虚做人,谨慎做事,一专多能。
(参考钱穆先生《论语》、李泽厚先生《论语新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