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宋词,大概和“灯下看美人,比白日更美三分”的感觉异曲同工之妙吧!
我觉得宋词的美——无论是含蓄的美、纤柔的美、多情的美,还是热烈的美、豪放的美、悲壮的美——在这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雨声中能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骋,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者、知词者才能领会得来。
《全宋词》共收入词作者一千一百多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多首,可见当时词坛黄金盛况。说起这泱泱大观的宋词,给人感觉是“词”这个小东西,好象长着抓人的小爪子,只要一打开词卷,就好象被抓进了另个奇异天地。那些让人砰然心动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候是钢珠,有时候是珍珠,有时候是露珠,还有的时候是泪珠,叮叮冬冬,点点滴滴,打得人心思游荡,被吸魄,被移魂。

吟咏宋词,那抑扬婉转的情思韵致,常常不知不觉地同自己的脉搏、心跳和上了点,真是心血所凝而又心血相合。
诗词的比较也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诗是松涛惊风,词就是柳絮纷飞;诗是玉树弄风,词就是窈窕播雨;诗是咏叹调,词就是流行歌。

诗与词显著的区别好象是形式不同,诗每句字数一般多,词每句的字数有短有长,比之大体整齐的诗歌,词好象是被松了绑的诗,怎不更显得灵动多态、摇曳多姿?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风入松》、《蝶恋花》、《菩萨蛮》、《西江月》、《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词调作词称为“填词”。
为曲而词的形式,给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带来了严格要求,虽然唱法失传,但仍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宋词的音律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无不令人起伏跌宕、回肠荡气,情绪抑扬,难以平静。其实,我们也可以凭着感觉,自斟自唱一下温庭筠这首小令《梦江南》,或许你的唱法就是宋人的唱法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就是宋词的美丽,美在词人满腔爱国热血,美在词人脉脉儿女情长。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使伴雨读词的我幸运地有了一种实在的寄托,并拥有与词人之间只可意会的亲切。
词的美丽是永恒的,正像亿万年动听如初的雨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