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人喜欢忧劳,但很多人愿意身处安逸的状态之中。这是人性。
但人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会克制不少人性中本能的呼唤,而使我们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所以,忧劳,不单单指的是穿破的,吃孬的,把自己一天弄得苦哈哈的。在人不断看穿本质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会讨厌形式上的作秀,越成熟,越对“装B货”们嗤之以鼻。但,忧劳,更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一种恐惧感,甚至是某种事情,某个人的敬畏感。只有带着这种心态去做人,做事,我们可能才会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外延。就如,因为害怕身材走形,所以我选择一款手机app去坚持健身;因为害怕被学生淘汰,我会坚持阅读写作,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谱系;因为害怕和孩子的成长不同步,我会尝试着去理解小朋友的世界和看法。
我们会恐惧很多事情,最可怕的其实是恐惧恐惧本身,如果能够直面内心的恐惧,其实更多时候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一边恐惧一点,但另一边是不知不觉地成长。所以,有句话叫“忧劳可以兴国”,国的概念太大了,但这个道理其实针对个人也是通行的。
与之相对的一句叫做“逸豫可以亡身”,“亡身”这个命题似乎太严重了,但透过生活的本质来看,比亡身更可怕地是精神涣散,意志崩溃。安逸,就像煮青蛙的温水,在不知不觉中去消磨人的意志。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刚开始上班的那个学期,现在想想,那是何等悠闲的时光啊!我每天除了备课,上课之外,手中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啊,如果是现在我得计划出多少有意义的事情来:锻炼身体,学古筝,巩固英语,坚持看书。但事实上并没有,我每天最沉迷的事情:植物大战僵尸,捕鱼达人!说实话,玩的过程确实特别过瘾,但在小半年之后,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我放下手机,突然间觉得特别悲伤,从来没有过的空虚和无助弥漫叫我的全身,我突然问自己:安逸不?我真的就要这么过去,做一个不学无术的老师,然后在最有干劲儿的时候等着学生来淘汰我?
太安逸,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就像,保持一颗忧虑之心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这是今天讲《伶官传序》时我想到的,所以记下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