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很多流派,其中“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是弗洛伊德。他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结构组成的。“本我”是一个无意识的结构,是同肉体相联系的本能和欲望,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一个意识结构,是认识过程,按“现实原则”活动,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超我”是一个由社会灌输的伦理观所形成的结构,按“至善原则”活动,用来制约自我。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分析我们童年的经历去寻找答案。在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以及《扪心问诊》后,我对精神分析学派非常痴迷,我试图回忆我的童年,去解释自己人际交往中问题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我所有的人际交往问题都与小时候如何跟父亲相处的模式有关。
6岁之前的记忆几乎是没有的了,那时候我住在奶奶和外婆家。6岁要上幼儿园了,我搬到城镇跟爸爸妈妈一起住,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周末才会回来。有时候,工作忙,一两个星期才会回来一次。所以平时就是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生活。
妈妈是个很善良的人,脾气很好。我也慢慢地摸透了妈妈的脾气,总是耍小性子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
后来爸爸从外地回来了,我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他给了我很多约束,要求我早晨起来跑步,要求我背唐诗宋词,要求我看成语词典,还要求我注意坐姿,避免近视。
而那个时候我迷上了玩电子游戏,下课了就跟同学一起去玩,经常玩到很晚回来。为了不被老爸骂,我学会了撒谎,说自己去同学家写作业了。开始的时候,老爸也没怀疑,后来有一次,我玩得正起劲,结果老爸站在了后面。我过了好久,才发现他。他阴沉着脸,什么也没说。但那种恐怖的气氛,却让我害怕。
后来又有一次,我跟同学在外面玩到很晚回家。老爸问我为什么这么晚回来。我又像之前一样撒谎,以为可以忽悠过去。结果阴沉着脸说:“你有没有撒谎?”我说:“没有。”他说:“我再问你一次,你到底有没有撒谎?”我听到他这么问,犹豫了一下。然后像英勇就义的烈士一样昂着头说:“没有撒谎………”
当时的气氛很紧张,我已经感觉到了老爸强烈的气场以及他即将爆发的怒火。
就在我说出“没有”的一瞬间,我突然感到眼冒金星,老爸已经冲了过来,对着我的脑袋就是一巴掌,这一巴掌让我的小脸蛋立刻多了一个五指印,脸上火辣辣的疼,眼睛则冒起了金星,我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老爸突然就发火了……
后来我才知道,老爸已经问过了我的同学,知道我在撒谎,他只是在套我的话,想知道我是不是诚实。结果当然是我没有通过他的测试,所以他感到愤怒,觉得我是个不好的孩子,学会了撒谎,而他已经给了我机会坦白,我却死鸭子嘴硬,所以必须用巴掌让我学会认错……
之后,只要我一犯错,就会遭到老爸的“教育”,而我总是倔强着不认错,每一次都是老妈求情,我才免于“毒手”。
再后来,我开始害怕老爸,怕到都不敢跟他说话,怕到希望他不在家。只要他在家,我就感觉不自在,没有安全感。我也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只会选择沉默和隐忍。
读高中的时候,我跟老爸的冲突达到了顶点,我甚至离家出走。那个时候我真的很希望彻底离开他的控制,永远摆脱他的阴影。
再后来,我慢慢的成熟、懂事,我开始理解老爸。我认识到老爸的身上有着大量的问题,而那些问题可能是原生家庭带给他的。我也认识到,即使他打我、骂我,出发点却是好的,是希望我成才,只是他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有一次,我跟老爸进行了一次深谈。我们的关系开始缓和,我们的关系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我敢于说出他的问题,也敢于表达我真实的内心,我以为自己已经从童年阴影中走了出来。
然而,这段时间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让我明白。其实,我并没有走出来。我跟老爸的关系之所以能够改变,只不过因为我变得强大了,所以我不再害怕他。
而我与别人交往的模式,仍然是童年的防御机制。碰到比自己强大的逃避,碰到比自己弱小的就努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和权威,并且极度容易愤怒。
或许,我真的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去抚平那些童年的经历和创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