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一大早就收到了女儿的祝福,我很高兴,但同时我也很伤感,因为在母亲节,我没机会像别人一样,陪着自己的母亲吃饭聊天。而女儿在外地上学,先生在加班未能回来,我终于能抽时间想念两位母亲了。
2018年夏,我失去了慈祥的婆母,而早在2008年那场雪后没多久,我便失去了卧床三个月的母亲。转瞬间,两个母亲都已离开了我这么多年了。
我想念母亲做的美食。过节时又糯又香的大汤糍是我的最爱,—次能吃五六个。中秋的炒米饼,还有过年才做的糖环油角,也是我爱吃的。记得我上大学后,家里的经济好多,所以等我回学校时,也会带着母亲做的炒米饼或是糖环的,那时的我,是非常乐意向同学炫耀母亲的好手艺的。可惜,现在的我再也吃不到那妈妈牌的炒米饼或糖环或其它了。
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都早早起来做早餐,等做好了,才把我们兄妹三个叫起来。等我上小学时,凭票换的面粉多了起来,母亲起得更早了,昨天炸团子,今天是青菜面疙瘩汤,明天是薄撑。这薄撑,后来我怎么试,都做不出那种味道,也许是因为那时用柴火的缘故,也许那是妈妈的味道,更是因为母亲和的面柔软适中,在大铁锅里用铁铲拍打的力度适中吧!
我想念母亲的唠叨。母亲对我的管束不算严,虽然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只要我做错了事或是偷懒没有按时把家里的脏衣服洗好,她会唠叨个不停。我最怕听她唠叨了,因为她一叨就是半个小时,所以我就会把弟弟放在她身边,自己溜了出去。
等我上初一时,姐姐已远嫁,母亲已不大喜欢唠叨我了,因为上小学的弟弟让她头疼不已。不是新买的鞋子掉了一只,就是新买的裤子膝盖处破了个大洞,甚至是与邻居家的孩子打架抓伤了人。无论弟弟做了什么坏事,母亲都不舍得打他,最多也只是嘴上叨叨几句,我时常在心里埋怨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太深。
我上高一时,哥哥去了读师范。弟弟正上初一,因为老师讨厌他,他竟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连语文课都不想上了。母亲可为了他操碎了心,但弟弟小时候太受宠了,所以母亲再也管不了他,只能不停地唠叨。
这时的母亲更喜欢念叨大儿子什么时候回家。哥哥每月会回来一次,每次他回来,母亲就会做好多哥哥爱吃的菜。每次还会专门买五花肉,做好米粉肉,让哥哥带回学校。我那时真的很多嫉妒哥哥,每回都是托他的福,才能吃到好吃的。母亲其实不知道,以哥哥憨厚的个性,一回到宿舍,那肉就被舍友刮分完了。当然,这些都是嫂子后来告诉我的。
我高三那年,父亲终于在母亲的念叨下,帮我把农业人员转成了城镇人员。只是那时,母亲还有些许的遗憾,就是父亲没能帮我把汉族改成瑶族,因为那时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少二十分左右。
母亲还喜欢唠叨父亲不把家里的事情放在心上。我家是在我高二那年过春节,才搬进了由父亲亲手建起的一座大房子。可惜的是,那大房子没过过几个欢乐的春节,父亲不得已把房子低价卖给了别人。我常常在想,如果房子没有被卖掉,那么母亲就不会因为长期租住在低矮的租房,那就么快得了风湿症,也就不会那么快离开我们了。
我想念我的婆母,她待人是仁慈、温和的,几乎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也许是因为我才与公婆住的时间不长的缘故,又或者是我们买房后那十年他们一直帮我看房子的缘故吧?当然,也许是因为年纪大,很多事情看开了,也就没有了再与媳妇争吵的欲望。
公婆其实是很幸福的,有三个儿子,我先生是最小的。公公是退休后,才与婆母分别住在大伯哥和三伯哥家的。直到先生买了房,我和他结婚了,公婆才一起搬到我的新房子的。
与公婆相处的时间也不过五六年,那时候早出晚归的,大概是因为我与他们的交流不多,所以也没了争吵的缘由。
每年的中秋和春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兄弟姐妹几家全部聚在老人家身边,只是苦了我们三个做媳妇的,特别是作为女主人的我,从早上的采买,到午后的洗洗涮涮,再到傍晚时分的掌勺,我是最辛苦的。但庆幸的是,晚饭后,有两个嫂子帮忙收拾。我每次抱怨归抱怨,但每次都奉上一桌色香味的菜肴。看着孩子打打闹闹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房子,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一大家人能其乐融融在一起,能聚一年是一年。
公婆离开后,先生几兄弟常常因为这个没空,那个要加班,能聚在一起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还好,因我刚搬了新房子,这两年春节都是我的哥哥姐姐两家人一起到我家过春节的。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得感谢唠叨的母亲和温和的婆母。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亲、慈祥的婆母!愿她们在天堂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