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保持内心的流浪艺人

保持内心的流浪艺人

作者: 飞砂走石 | 来源:发表于2016-05-02 14:27 被阅读27次
    安德烈·卢布廖夫

    于2016/4/24看的第一部塔科夫斯基的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

    看完全片后,印象最深的三个人物——流浪艺人,安德烈和铸钟的孩子波利斯卡。

    他们身上有诸多共同点,都在流浪,都拥有一项技艺...

    The Jester

    片中有他出现的两幕,始终都拥有用自己的才能娱乐别人的能力。十年后,即使舌头被割掉了一半,他依然在为人们带来快乐。他对基里尔说了:“王子的小丑死了, 他们想让我去, 可是我宁可做木匠也不去。” 小丑也是一个艺术家,热爱自由,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是别人也快乐。 而基里尔向着小丑跪下的镜头,也意味深长 ,想想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小丑的鄙视是鄙视的-“上帝带来了神甫,而魔鬼却带来了小丑“。

    The Belleter

    《铸钟》这一章是我最喜欢的片段。波利斯卡拥有强大的内心,他的铸钟手艺几乎来自于自己的直觉,他需要让别人相信他是最好的铸钟人,并且一定能铸出一口好钟。所以他想凭记忆找到合适的粘土(然而跟着他父亲的那帮老的手艺人一开始并不相信他)。在自己动手挖铸造坑的时候,挖到一条树根,镜头随着他的视角顺根而上,望见一颗参天大树的震撼。他倒在坑沿静静仰望。

    他顶着压力,紧紧的盯着工期。最后,钟成并久久鸣响时,在到处欢呼的人群中,他终于按耐不住,奔出去大哭。大钟撞击出的雄浑声响彻天际,营造了浓郁而肃穆的宗教氛围。人们脸上充满了由衷的喜悦与虔诚。所有人都在欢呼,向大钟的方向拥去。安德烈却将哭泣的男孩拥入怀中,解除了自己多年的誓言,开口说话了:“你铸钟,我画圣像,我们去三圣教堂,一起去。对于人们来说,这是多么盛大的节日啊!你创造了这样的喜悦,还哭呢“ 而此时安德烈也从波利斯卡铸钟的过程中感悟到自己绘制圣像画也不是没有作用的,宗教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起码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安宁和安慰。

    The Painter

    安德烈一开始是在修道院里受训的,受到圣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庇护与教化,几乎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的。然而,正如塔尔科夫斯基在他的电影评论集《雕刻时光(Запечатленное время)》中所引用的赫尔曼·黑塞的:“真理必须亲身体验,无法传授,备战吧。”

    一旦离开修道院,安德烈·卢布廖夫很快便显露出了他对于迎接残酷现实挑战的准备是多么不足,他所遭逢的现实世界于显得既“陌生、难测,又惊心动魄”。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残酷是远远超过他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修道院中所能理解的范畴的。于是,接二连三地,他从生命里观察到了残酷的真实。

    从安德烈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在卢布廖夫笔下,救世主的面容却充满了自信与安宁。他的双目则充满着人性的光辉,表现出理解、帮助和宽恕。在奉大公之命为圣母升天大教堂(Успенский Собор)绘制圣像壁时,几个月过去了,安德烈·卢布廖夫却始终未曾动笔。在一片麦田里,痛苦的安德烈·卢布廖夫向达尼拉倾诉自己的苦恼。他说道:“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画不出来。我不能这么画,这是违背我的意愿的,明白么……我不想吓到人们。”最后他在《哥多林前书》中关于“爱”的颂歌的找到了答案,所以才能画出片尾中的传世的圣像画。

    他在全片中从信仰被毁(异教徒的引诱和诘问,杀人,不画画了,默言),到重铸自己的信仰。

    我觉得全片是不是塔可夫司机在阐述他自己对于宗教的正确理解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持内心的流浪艺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ll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