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底层逻辑》第五章撮要

《底层逻辑》第五章撮要

作者: 比峰 | 来源:发表于2023-05-30 21:34 被阅读0次

    第五章  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一、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1、什么是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说,弱肉强食。在自然法则下,想要生存,个体的优势非常重要。个体的优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暴力”,一种是“狡诈”。如果你遇见一个野蛮人,他毫不讲理,我建议你用自然法则。

    2、因为有一个大于个体目标的目标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了族群。家庭是一个族群,公司是一个族群,宗教是一个族群,国家也是一个族群。因为这个大于个体目标的目标,大家必须出让一部分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给集体。这时定义出来的新的法则,就是族群法则。如果在一个组织里,我建议你用族群法则,遵守规矩,利用规矩。

    3、什么是普遍法则?就是可以跨越个人和组织、所有人都理解和认同的东西。我无法说服你,无法改变你,无法教化你,但是,你可以保留你的想法,我也可以保留我的观点,因为一定有我们彼此都认同的东西。如果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我建议你用普遍法则。找到彼此的共同点,而不是挑战别人的立场和信仰。


    注:放弃了自然法则,就意味着交出生存权。生存是人的底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叫不惹事、不作恶;但是人若犯我的时候,我也不能坐以待毙,面对不讲道理的人,忍让就是对人性的残酷与背离。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到了什么山,就得唱什么歌,想要维护自己在群体里的利益,首先就得维护好群体内其他人的利益。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价值是普世的,即使再多的差异,也总能找到彼此认同的点。既然是合作,那就需要求同存异,用彼此认同的东西抵消差异带来的斥力,从而让双方能够彼此相向而行。

    二、找到并利用自己的战略势能

    1、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控制。

    2、我们还说,“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求之于势,是寻找战略势能,是追求技术的领先、商业模式的优越以及效率的优势;不责于人,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进行赋能,是在匹配责权利制度的前提下对每个人全部能量的调动。


    注:形势比人强。平地上的石头,动弹一下都费劲;高山上的石头,只要轻轻一推,就可以形成摧枯拉朽之势。石头还是那个石头,只是位置变了,就可以借势成就不一样的自己。埋头苦干固然少不了,但也只是那个1,势才是后面那无数个0。想要发现势,并利用好势,就要时不时抬头看路,动用头脑去思考借势的问题。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就不会犯错,但是它解决不了突破性增长的问题,根本的还是要求之于势。

    三、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

    1、产品定价最重要的因素是消费者,因为产品价格是由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价值决定的。消费者可以感知到的价值包括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

    2、价值越稀缺,价格就越高。


    注:功能是基础,体验是升级,个性化是稀缺。因为稀缺,主动权在我,也就有了议价权。

    四、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1、任何一个行业,所有的红利最终都会被竞争拉平,最后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这时候,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利润空间。

    2、只有别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润。


    注:让你觉得滋润的利得一定不是处于均值的那个收益,而是要高出均值,甚至是远高于均值的收益。均值是被市场拉平的回报,本质是市场支付的辛苦费,也可以说是工资,与利润无关。只有市场愿意多支付的那部分收益,才是对稀缺支付的溢价,它把你和别人做了最好的区分,成为别人拿不走的真正的利润。

    五、没有KPI,也能管好公司

    1、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能发挥最大的创造性。

    2、脑子里天天想着钱的人,是干不出漂亮事的。


    注:KPI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人很容易被指标牵引,也很容易被指标限制,即使可以做到150%,但是指标只要达到120%就可以了,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止步120%,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至于剩下的那30%,要么跟自己没关系,要么作为日后的缓冲带,最终受益的是个人,受损的是组织。对于脑力工作者,受限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因为担忧而难以聚焦创意,一方面因自尊被剥夺心怀不满,难免患得患失。心被蒙尘后,还如何能够折射出智慧的光芒?

    六、让优秀员工成为事业合伙人

    1、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的短期利益;成为事业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长期的共同利益。总之,你们有共同想得到的东西。但是,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不能失去的东西。

    2、如果给员工涨薪50%,他愿意去做一件事,那么你们是利益共同体。如果给员工降薪50%,做成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他愿意接受,那么你们是事业共同体。如果给员工降薪50%,另外让他再投入500万元,做成可以享受5000%的收益,他愿意接受,那么你们是命运共同体。


    注:给一分钱,干一分活儿,这是利益共同体;牺牲一部分短期利益,以谋求长期利益,这是事业共同体;不仅牺牲一部分短期利益,还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入伙,这就是命运共同体。把优秀的员工变成合伙人,能够收获员工的忠诚,激发员工的斗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度过难关,争取更大的胜利。

    七、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

    1、财富=劳动×生产率×效用

    2、用劳动来创造财富,有两个非常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劳动创造财富,天花板很明显。第二个问题:劳动能够创造财富,但是劳动本身并不分配财富。

    3、致富的本质,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靠能力,而分配财富靠稀缺。


    注:因为稀缺,所以不可或缺;因为不可或缺,就可以决定财富分配。如果别人有什么意见,连到手的那点财富都要归零,那还有什么可不服的呢?

    八、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

    1、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余、分成的万千组合。

    2、一切的商业模式,都必须有全局性增量。如果没有全局性增量,那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换到我的口袋里。


    注:分钱不是为了个别人的利益最大化,而是要从全局出发,如何能够使得全局产生增量,这钱就应该怎么分。基本原则是前期功劳大先分,且拿大头,功劳小的分剩余,且拿小头。分钱是个技术活儿,搞好了大家心服口服,未来的蛋糕会更大;搞不好人心就散了,原本大好的局面,一下子就散摊子了。不可不察。

    九、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1、有信用的人,受到尊敬,有话事权。

    2、信用,比黄金值钱,比性命还贵。

    3、从本质上看,我觉得人的一生,是赢得信任的一生,是勇敢地用责任换取信任的一生。

    4、一个人的信用要靠一生来沉淀,但毁掉它往往只需要一分钟。败光了,就再也没有了。


    注:信用不同于金钱。钱透支了还可以再挣回来,信用透支了可就再也没有了,别人连补救的机会都不会再给。一个人之所以被信任,那是有之前所有的行为做背书,因此他未来的行为变得可预期,别人也就愿意向他开出信任的支票。可只要失信过别人,哪怕只有一次,别人就有理由相信还会有下一次,那么选择信任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人天生是厌恶风险的,为了规避风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收起自己昂贵的信任。

    十、公平、公正与公开

    1、公平,我们可以理解成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公平的核心,不是用“哪一把”尺子,而是用“同一把”尺子。

    2、公正,可以理解成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

    3、公开,我们可以理解成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


    注:统一标尺未必公正,但确实公平的,因为无差别,就像一碗端平的水。可人的禀赋是各异的,拿同一把尺子丈量,难免会有所倾斜,这就可能有失公正,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重要的是,谁能确定用哪把尺子?应该由那些需要承担选择后果的人来制定标准,一旦标准确定了,他们也就没有权力去更正了,必须接受他人的监督。至于监督,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没有比公开更好的方式了。

    十一、效率与公平

    1、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追求相对平等。

    2、效率,是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注:没有效率的公平就是削足适履,最终整体利益反而得不到保障。先解决效率问题,让每个人都买的起适合自己的鞋子,至与谁在这个过程赚的多了,那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人的脚才是最宝贵的。等穿鞋的问题解决后,有些人的鞋太过奢华,有的人的鞋太过潦草,这时候再解决公平的问题,又会让社会的整体利益再上一个台阶。

    十二、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1、劝酒,不是酒文化,而是酒文化中的恶习,是对酒文化的扭曲。

    2、我还是试着劝痴迷于劝酒、痴迷于服从性测试的领导们一句话:真正的领导力,来自内心的追随,而不是行为的服从。


    注:人性不要测试,测出来的东西都是有水分的,因为别人会把真实的自己掩藏起来。真正的领导力不是给我上,而是跟我上。自己做好了自己该做的,别人自然会跟随;自己都做不好自己该做的,还要指望别人服从自己,除了收获大把大把的鄙夷外,恐怕也就只剩下几个奴才的叫好声了。


    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底层逻辑》,作者刘润。本文将该书纲要内容进行了罗列,仅注释部分为本人撰写。如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建议阅读原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底层逻辑》第五章撮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l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