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能就此说这是一幅赝品,必定真品一定是有的,没有真品,凭空是做不出来伪品的。小日本作旧仿制能力是现在中国专家无法鉴认的,这一点以前有过案例。这么大篇幅的作品以现代技术想催化作旧可能办到,想作假从内容上看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姑且认为它是真品。因为它的研究价值和真品是一样的。现在你能有一个和传国玉玺一模一样的伪品也不可能,因为从宋晚期就找不到真的在哪里了,此前又没有作伪的玉玺传承下来。经历那么多动乱岁月,有多少文物我们连假的都没有了,只听说过名字。
(二)画的名字是什么
那么真品的名字是什么呢?上面已经说了,它不可能叫《丝路山水地图》,因为那个诞生这幅画的那个时代,中国人还没有”丝路“的概念。现在改成这个名字,无非是想蹭蹭”一带一路“的热点,没想到弄巧成拙。你连名字都是假的,怎么让人相信画是真的?文物界有个规矩,不管什么东西,有一个地方能证伪,其他地方就不必再看了。那么这个东西假设是真的,名字叫什么呢?
查,据媒体报道易苏昊先生从日本人手中购得此画时,标记的名字是《清代青绿山水手卷》。民国初年,日本近江的富商藤井善助买得此图,之后一直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
书画界更多地称之为《蒙古山水地图》,因为图上题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此名源于其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厂著名书店“尚友堂”的题签“蒙古山水地图”。
这是很可疑的,明朝和蒙元争杀得到的江山,后又在边境不停发生战争,算得上是世仇,怎么可能有画师敢命名自己的作品为《蒙古山水地图》并且成为御用之物?
再往前呢?清人于敏中在其《国朝宫史正续编》中,恰巧亦收录《嘉峪关至回部巴达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处图》。同为绢本,纵一尺九(约0.61米,以清代营造尺1尺=0.32米计算),横九丈五尺(约30.4米)。这么大尺寸的一幅长轴,竟然大小相同;同时,所绘起点嘉峪关相同,所绘资料中提到的中间断巴达山城相同,所绘终点戎地面(这是有清以来很少有文献记载的一个地名)相同——二者相同的几率和中双色球差不。是不是基本可以断定其原名就是《嘉峪关至回部巴达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处图》呢?我看差不多。四周大了一个边,上下左右各裁去一点点,就完全一边大了,这样显得更整齐——这正是我们看到央视展示的画轴边缘非常不合常理的整齐(甚至是一眼假)的原因。只是这和央视宣传的名字相去甚远。
如果再往前溯的话,现在的专家考证它可能是嘉靖皇帝的军用地图。虽然仍然可疑,但这样可就更不能叫它《丝路山水地图》了。那个年代明朝拥有千万平方公里领土,惟独在西域方面力量很薄弱,也是明朝忧患所在。这个地图记载内容应该是根据蒙元时期遗留下来的资料绘制的,因为图上涉及的疆域大部分不在明朝辖下,只有蒙古铁蹄才踏遍图中位置。
明清两朝的文字狱是很残酷的。这里我分析,裁掉的10米多的画卷中,可能藏有犯忌讳的敏感词,以致藏家不敢收留那一部分;另一种可能是商家使手段,一画卖出两画价钱的一种方式。现在是不是没露面的那10米更显珍贵了?
(三)真实的历史和现实
张骞应募任使者,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2年)出使西域,于元朔三年(前126年),乘匈奴内乱逃回汉朝。出使西域这件事本来是为了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等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自此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迅速向四周传播,这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大月氏国即今甘肃西部至新疆东部一带,后注入中亚;被蒙古灭族的大夏国即是大月氏的分支。张骞走得更远些,历史贡献是无可质疑的。
此后的这条通道并非如后人想象的绵延千年经久不衰,而是随着战事和政治需要时断时续,甚至中间有几百年这条商路完全停止下来。到了清朝,疆域广大到顾不过来这些。清晚期德国专家考证这条中国古商路,才有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前几年有个新闻,说有砖家建议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个缺口,这样暖湿空气就可以抵达中国,进而改良气候;还有人建议往新疆大沙漠输送淡水以改成良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当然付之一笑就可以了。不过重建丝绸之路可是当真的,我们的文明用不了多久就融入更多元的文化了,包括弯刀、阿訇和手扒羊肉,当然还有很好吃的切糕。
不过,不管怎么说带路好,央视带头造假,这样蒙我们老百姓总不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