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一五〇:“去人欲,存天理”的逻辑起点

《传习录》一五〇:“去人欲,存天理”的逻辑起点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11-27 15:00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一五〇:“去人欲,存天理”的逻辑起点

来书云:“有引程子‘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晦庵答云:‘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每看书至此,辄为一惑,请问。”

“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你来信说:“有人(严时亨)引用程颐先生的‘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人生本就无所挂碍安守笃静,这静以上的状态是没法形容的,才说是天性便已不是天性了’,问朱熹为什么不能说,为什么不是性?朱熹回答说:‘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不能说,是因为尚没有性可言;不是性,是说已经不可能没有气质掺杂在里面了’。两位先生的话我都没能明白,每次书读到这儿,就有这个疑惑,特向先生请教。”

“生之谓性”,“生”字就是“气”字,也就是说“气”就是“性”——天赋气质也就是天性。“气”就是“性”,“人生而静”再往上便不容说了,一旦说了“气”即是“性”,这个“性”就已经偏向一边了,就已经不再是“性”的本来状态了。孟子的“性善”之论是从性的本原上说的。然而人性善的端倪,一定要透过“气”才能被觉察,如果没有“气”也就无从觉察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都是“气”。程颐先生说:“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这也是因为学者们各执一词,只能这样说。如果能明白领悟自己的天性的话,那么气就是性,性就是气,原本是没有性和气的区分的。

《礼记·乐记》中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人生本就了无挂碍、安于笃静,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人心因物而动便有了意,此时天性便必然掺杂进了私欲。”这也是程颐讲“才说性,便已不是性”的缘由,毕竟掺杂了私欲的天性,已经不是天性的本来面目了。

“理学”的兴起,有复兴儒学的用意。汉赋、唐诗、宋词,一路发展下来,到了宋朝,居然产生了奇葩的“西昆体”。当时有个大才子叫杨亿,这家伙写文章压根不需要安静的环境,他的文章都是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就的,通常是在觥筹交错便完成了,后来,他出了一本书叫《西昆酬唱集》。很显然,这样的文章,非但不需要用心而成,更不需要负“文以载道”的责任。所谓的“理学”实际上是在反对浮华的“西昆体”的实际“战斗”中,产生的对于圣人之理的探究热。

在理学家看来,文章如果不能教人明理,不能“文以载道”,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

程颐、朱熹乃至此后的“理学家”,之所以要反复讨论“性”“气”“理”,根本原因是希望教人明白圣学背后的道理。程颐讲“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实际上是承袭了孔子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对于“性”、“天道”这一类话题,孔子是很少提及的。

正像“性”与“天道”不容易说清一样,什么是天性,什么又是人欲,单纯从外人的角度看过去,也是很难评判的。客观事物投射到人心,人心必然产生相应的反应,至于这个反应,多大程度上是天赋气质使然,又有多大程度上是人的私心私欲,靠外力是很难真正辨别的,即便是最先进的“测谎仪”,也难以测量清楚。关于这个程度的度量,只能交给人的“良知”——人天然的向上之心。只有用自己所立之志去度量,才能测出其中的良莠多寡。王阳明的志向是“学为圣贤”,他便以“学为圣贤”作为测量标准。我们呢?又该用什么样的志向作为测量标准呢?

“去人欲,存天理”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其实就在这个“才说性,便已不是性”,其间的微妙,只能以自己的志向作为试金石。违背自己人之为人志向的便是当去之人欲,顺应自己人之为人志向的便是当存之天理。学问贵在立志,立志是存养的法度。

相关文章

  • 读经典丨去人欲存天理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王阳明 生活...

  • 王阳明心学 术语今读 (9) 去私欲

    去私欲,存天理 去人欲存天理,这个句子在《传习录》中反复出现,明显是王阳明强调的致良知的重要方法论。这段话没人爱听...

  •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是什么 按程朱理学和我们大家理解的意思,天理就是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在王阳明这里,天理是...

  • 存天理 去人欲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一个人是有被人管教好呢,还是没有人管教好呢? 那这个问题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干嘛...

  • 去人欲,存天理

    #阳明心学日记day37 寡欲才能养心 先生说: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

  • 修道全指·定静论

    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心有主,则静亦定,动亦定。静时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去人欲存天理,尽天理之极,无人欲之私,则定无...

  • 2019-04-12“去人欲、存天理”原来有科学依据

    2019-04-12“去人欲、存天理”原来有科学依据 2019年4月12日 07:19 “去人欲、存天理”是大儒王...

  • 王阳明:学习圣人的正确方法-东方阳熹释义-道德真源

    来源:《圣贤法语》栏目1178篇 摘自:《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

  • 传习录7

    读到今天依然懵懂,无从开口,无处下手…… 心=天理=良知=善;存天理就是存良知存善保持本心,去人欲就是去外物干扰去...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又一被误解误读数千年之久[捂脸] 学:去人欲,存天理, 习:去人欲,存天理。 如此就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一五〇:“去人欲,存天理”的逻辑起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mz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