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人,又称同行评审(peer reviewer)是科研成果产出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个优秀审稿人的严格把关、去伪存真、查缺补漏,可以有效保证一篇学术论文的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激发作者新的创新想法。如果把作者看成是一篇论文的爸爸,那么审稿人就是论文的妈妈,他们通过苦口婆心地唠叨,只为让论文从一个熊孩子变成一个逻辑缜密的成人。
在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下,审稿人也自然而然的获得了对一篇论文的生杀大权,尤其是好多位审稿人“异口同声”地让你去死的时候,那主编也救不了你,你就只能“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了。所以,哪怕你是一个大牛,面对审稿人的意见,你也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当然,大部分时候,针对合理的审稿意见,不卑不亢,进行认真仔细的修改和应答,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去做的。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术之林毕竟也很大,五彩斑斓的鸟儿也是到处飞,难免会有一只落到你的头上。并不是每个审稿人问出的每条审稿意见都是客观合理的、审慎的、符合逻辑的。在这里,笔者就根据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说一说我们遇到过的那些奇葩审稿意见。
1. 为什么以前别人没做这样的工作,但你做了?
这种审稿意见,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可不就是吗,科研创新就是要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别人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别人都没做,你咋做出来的?但是再仔细一想,不对啊!别人不做,我也不做,那还哪来的创新?这不是悖论嘛。所以只要我做的是创新的东西,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创新,那也必然是前人没做过的东西。
其实这种审稿意见就好比在问,为什么美国没有率先搞定5G,而我国搞定了?这类问题对学术评审本身来讲毫无意义。有意义的问题是:你和前人工作的不同之处、改进之处在什么地方?怎么证明你比前人做的工作更好了?
至于为什么以前别人没做,我做了?这个问题应该去问所谓的“别人”,为什么他们没有在我之前想出来这么好的创新点,可能我更聪明,实力更强大吧(*^▽^*)。审稿人你是想知道我们提出创新点、发论文的诀窍吗?
2. 作者造的这架客机确实飞得更稳了、载客数量更多了、能耗也更低了,可是作者能否证明一下它适用于登月?
这种转移焦点、偷换概念的审稿意见,防不胜防。类似的问题还有:作者种出来的西瓜又红又甜、产量高,还是沙瓤,可是为什么没有芝麻的油香味?作者制作的这个茶杯手感舒适、花纹漂亮、隔热好,不过建议作者进一步把不粘锅的特点也考虑进来?作者设计的这个楼梯台阶宽度和高度都合适、材料环保、防滑性也很好,可是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用电梯呢?
这一类问题不是聚焦到作者所探讨的研究方向上,而是天马行空地把问题扯到一个类似但实则不同的研究方向上。作者明明集中在研究领域A中讨论创新,而且也十分有意义,但是审稿意见非要把问题扯到研究领域B上,A和B虽然很相近,对B的研究也十分具有意义,但是二者完全属于两回事,不应该、也不可能把B的特点强行安装到A身上,或者硬要把A和B综合起来打造一个宇宙无敌的神器。
3. 作者声称培养的这种新型西瓜非常甜,可是证明不充分,作者只是请了一百个人品尝了一块沙地上种出来的西瓜很甜,但是换一块沙地种瓜还会不会甜了?下一年再种还会不会甜了?和新疆的瓜比了吗?你只请了一个村的人品尝了西瓜,另一个村的人同样会觉得甜吗?请国外的人品尝一下他们会觉得甜吗?
这种完美主义审稿意见非常让人头疼,它跟之前提到的第2类审稿意见很类似,都试图把一项工作打造得无比强大、完美无缺,不同的是第2类有一定的逻辑错误,比较容易反驳。
而这里提到的意见,它们本身是没有错误的,确实会让一项工作更严谨、更完美,但是如果严格按照审稿意见来做的话,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以及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而往往很难具备这种所需的条件、时间和精力,而且它也不是一篇通常意义的科研论文所能承载的,所以作者们通常会觉得难以实现,但又无力反驳,甚是纠结。
其实,任何一项科研工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十全十美的。而作为审稿人,应该在保证所评审的工作没有错误的前提下,给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方案。提问题和意见谁都会,提出合理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和意见才是真本事。
4. 作者声称培养的这种新型西瓜非常甜,可是你尝过我种的哈密瓜和我养的猪吗?
这类审稿人通常借着审稿的机会,直接或间接地让作者去引用审稿人自己的论文,提高自己的引用次数。通常,这是一种让人很不齿的行为,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面对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情,作者们为了自己的论文通过评审,也不得不服从了。
如果审稿人让你引用的论文是和你自己的这篇论文属于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方向,那么作者是很容易办到的,甚至有时候这样做也是合理的。比如作者研究一种新型西瓜,审稿人让作者引用一下他自己种的西瓜或哈密瓜,都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有些时候,一些奇葩审稿人让你引用的论文明明在讨论如何养猪,非要让你加到你研究种瓜的论文里,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了。
5. 作者用理论和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可我就是不信,怎么着吧,过来打我啊!
有一类审稿人属于钉子户,让人闻之色变,其他的审稿人都已经同意了,可就有一位审稿人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说YES。比如,你跟10位审稿人切磋武艺,一百个回合之后,有9位都觉得你武艺不错,给你竖起了大拇指。可偏偏有那么一位就是不服,你的招式也亮出来了,行云流水、没有漏洞,但是他就是觉得你是一个弱鸡,有时是因为他没有体会到你招式的内涵,有时是因为你的招式和他的招式相悖让他很不爽,有时是因为你的招式和他相同让他很不爽,有时就是单纯地看你不爽。
遇到这样的审稿人,你只能自求多福,希望主编能够慧眼识珠了。
6. 达拉崩吧斑得贝迪卜多比鲁翁
审稿人完全没看懂你在做啥,所以就胡乱给你几条意见。
这种情况下,安抚一下你心中的马匹,耐心向审稿人解释一下吧。
世间论文千千万,审稿人和审稿意见也是千千万,因此难免会遇到各种奇葩的意见,这里笔者只是总结了一下常见的和棘手的奇葩类型。面对这样的审稿意见,我们只能耐心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做则做,不能做就不卑不亢地辩驳。
科研不易,且行且叹息。
网友评论